較厲害。當然他玩也是比較喜歡玩的,不然也不可能精通這麼多。
周王伐紂,是第一次臣子敢於用大規模的武力去討伐君主。
或者說,之前只能算是『逼宮』,而周王則是『謀逆』。
作為第一個敢於挑戰君權的人,肯定是不斷的美化他自己的形象。讓別人以為商紂王以及整個朝代是天數已盡,上天的旨意是要他們滅亡的。要產生這樣一種假象,就自然是需要把這個商紂王往死里黑。
要推翻商紂王一個人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要推翻延續了朝廷的正統,就不那麼容易了,再加上還要要獲得百姓的認可,那就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情了……
可是在紂王執政期間,是不是完全沒有對於華夏,對於社會的貢獻呢?
其實也有不少的。
商紂王廢除奴隸殉葬制,開始了解放奴隸的進程,同時他也征服了東夷,免除了東夷對殷商造成的禍患,最為重要的,紂王討伐南蠻,將華夏版圖成功的擴大到了長江流域,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當然,帝辛這麼做,也未必是為了華夏百姓,而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權。
帝辛首先頒布政令,明確規定政教分離,但這就徹底得罪了神權集團。由於改革遭受舊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這些傢伙都撂挑子不幹活了,帝辛於是乾脆任命非奴隸出身的下等階層的人和奴隸來擔任政府各級官吏,打破了貴族世襲控制的局面,讓社會出現了階層流動。
是不是跟大漢當下很相似?
此外,作為華夏基礎版圖的奠基者,帝辛功不可沒。
周王朝的分封,其實更多的是守舊,而被黑成翔的商朝,反而是一部商人與周邊民族的戰爭史。商朝一直都在開疆闢土,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帝辛。在紂王期間,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長江流域也是在帝辛時期,成為了中原文明下的一員。
只不過是紂王帝辛戰爭太頻繁了,導致國內負擔過重,和後來的楊廣有些相似。
不僅是周王黑紂王,在後世之中,黑紂王最凶的,當然是封神演義,這本書一出,就算是將紂王蓋棺定論了。
雖然說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敗者的歷史多是由勝者寫的,但是從周王開始,確實給後面的統治者帶歪了路。
從古到今每一個顛覆者在打倒對手之前,都會為自己的行為尋找一個合適的藉口,然後絞盡腦汁要說現任的種種不好。所以周王比任何人都想妖魔化帝辛。在起兵滅商之處,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是有道伐無道,他翻遍了帝辛的祖宗八輩,最後連鬼神的主意都想到了,最後才給紂王帝辛羅列了六條罪狀……
這種習慣,就算是到了後世,在斐潛任職的公司之中,依舊存在。
新一任領導者一來,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面否決上一任的措施,即便是表面上說一些上一任的好話的,表示自己會繼承和發揚什麼的,但是很快就會發現其實上一任做的事情,很快就被當前這一任的領導者給撤銷和推翻了。
原本開拓進行了一半,甚至即將成功的分部被裁,人員被調動,然後所有前期的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等全數打水漂,裁撤的理由千萬條,但是實際上真實原因只有一個,這是上一任的功勳,而不是現在這一任的。
浪費?
誰在乎?
就連周王都覺得自己攻下了商,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趕快將四周的諸侯一分封,表示大家都不要搶啊,我只要這一塊,其他的你們都拿走,將原本更早會形成大一統的華夏,生生給拖了八百年。所以若是這麼一算,從周王討伐紂王開始,這種抹黑上一任的習慣,導致了華夏幾千年的重複建設,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因此,這個黑上任的習慣,真的不怎麼樣。
魯迅不是說了麼,要拿來主義,然後還有一個被星星星的屏蔽了名字的人,說了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斐潛覺得,這個黑上任的習慣,就是糟粕。
如今斐潛標明的態度,就是呂布開拓西域有功,這個功勳就是呂布的,不能因為他當下在西域之中的混亂作為,就表示西域的功勳沒呂布的什麼事了……
一碼歸一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