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二胡的婉轉和嗩吶的高亢,結合在一起的那一刻,陳業突然感覺這兩種樂器簡直是天造地和的一對。
仿佛二者合奏的時候,才是一把完整的樂器。
這首《消愁》本是血色降臨前流行過一段時間的歌曲,但沒想到的是,二胡老人竟然也會進行合奏。
雖然經過他自己的理解、改編,並以和聲的形式加入進去
非但絲毫沒有違和感,反而還強化了歌曲的各個部分,使得聽感上得以蛻變。
一時間,陳業感覺自己的心神徹底沉浸至嗩吶的演奏中。
隨著二胡老人的旋律越來越快
像是幻聽般,陳業竟然感到這二胡好像不僅有一條音軌,而是有多條音軌併合而成!
他逐漸感到手中的嗩吶變得吃力,難以跟上二胡老人的進度。
音樂變得雜亂了起來,難以合於一體。
艱難地堅持著演奏完整首歌曲,樂聲戛然而止。
就在這時,二胡老人慢慢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微笑道:
「不要著急」
「樂器之所以要灌注以海量的練習,那是因為要形成足夠的肌肉記憶,聲音才能統一而流暢。」
「如果要一邊想、一邊演奏,為之分神,無法保持情緒的連貫,自然會導致分散。」
「但是,初期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階段,你需要去思考什麼音樂是合適的、什麼曲調應該如何演奏、有哪些技巧是還不夠純熟的」
「等你渡過了這個階段,形成了足夠的肌肉記憶,演奏就能進入『心流』的狀態,從而不被諸事所打擾。」
陳業沉吟片刻,仔細地思考著二胡老人的這段話,點了點頭,道:
「繼續練習吧。」
兩人繼續開始合奏。
當歌曲開始前半段的時候,二胡老人會減少自己歌曲的介入,以陳業為主導。
只是進行簡單的和聲演奏。
當歌曲進入到高潮部分後,此時的二胡需要發揮出音色的優勢,從而讓整首歌曲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因此,這個時候二胡老人將不會有所保留。
每當演奏到高潮部分,陳業手裡的嗩吶好像如灌了鉛一樣,原本熟悉的音節變得難以吹奏,好像很難跟這音樂合奏起來一樣。
他深吸一口氣,盡力不讓二胡老人的音樂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而是將更多的精神集中於演奏的情緒表達上。
對於聽眾而言,情緒的勾動是最為重要的,這需要演繹者用嫻熟的技巧推動出去。
然而,對於陳業而言,他必須先找到自己的情緒,才能很好地表達。
這也是為什麼在創作上,模仿者往往能做得很相似,但卻依舊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創作者一樣。
真正的創作需要個人化的表達,這需要找到自我,而非刻意地模仿,亦或是一味地跟從別人的節奏。
陳業逐漸嘗試著從歌曲的技巧中抽離出來,從而找到自己的內在。
突然間,他感到手裡的嗩吶為之一松,歌曲變得更為婉轉。
他心中暗暗驚訝,顯然沒想到這把如此難聽的嗩吶,竟然能被自己吹出如此婉轉的音色?
掌握這個技巧後
陳業突然意識到嗩吶應該如何正確的演奏。
逐漸的,慢慢的,能在高潮部分跟上二胡老人,整個歌曲的旋律也因為嗩吶得以蛻變,從而真正變得動聽。
哪怕是同為演奏者的陳業,都被旋律深深地牽動心神。
此時,他的腦海中一片空明,仿佛忘記了所有的演奏技巧。
只是隨著「心流」而吹奏嗩吶,但出來的音色變得完全不同,婉轉動聽、深入人心,而且在技巧演奏上沒有出現任何失誤。
反倒是陳業之前一直糾結技巧的正確性時,頻頻容易出現各種小瑕疵,總感覺有不夠完美的地方。
雖然現在的技巧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層次,但隨著「心流」的推動,一些不完美的地方用小技巧以修飾,確保整個節奏和方向不出現錯誤。
達到了瑕不掩瑜的效果。
第四十二章 二胡和嗩吶的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