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以前收藏的辮子戲也就是權宜之計,必經清初和中期的電視劇就那麼多,就那麼幾年從皇上、妃子、宰相、大學士、家奴(李衛、年羹堯)、格格、阿哥、太監、宮女、嬤嬤都拍完了。電影業剛發展起來的時期也是有啥拍啥。就拿辮子戲來,只火了幾年就偃旗息鼓淹沒在海一樣的抗戰神劇中。每天橫店上演的日本鬼子兵被大屠殺直至22世紀還有不明情況的日本遊客來橫店祭奠先祖的。
未來搞起一個拍電影電視劇班子是必然的。不過這一世電影城似乎沒必要設置在橫店,四九城位置就不錯,雖還是滿清勢力的大本營,可現在的情況是這裡滿清勢力已經及其虛弱了。日本使館贈送的電視光碟中明明有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出現、也沒見守舊勢力上書的。
可見一開始就寄出超級空艇這個大殺器,比之火車更讓守舊勢力心寒。滿清守舊勢力認為修鐵路勢之不可行者八、無利者八、有害者九等事。21世紀22世紀的英國人也認為修高鐵震動陵寢死者不安、破壞自然環境等等。由此不難看出建鐵路的難度,再了,和挖礦煉鋼一樣,建鐵路也是要死人的。美國鐵路下面是華工的累累白骨,不國內就是為了修建1860公里的坦贊鐵路,就死了66人——那個時代修鐵路的技術已經高過北美修鐵路的時期很久了。
超級空艇呢,建好了就能用,不用鋪設軌道。只要數量夠多,運力也不必鐵路差,速度雖然慢於高鐵磁懸浮等,可比這個時代的蒸汽列車的速度高多了相對造價以及後期維護的價格也都要低得多——不算維護費用,這個時期建設1公里鐵路也要幾萬銀元複線加倍,如果要開山修隧道或者鐵路橋,價格就更高了。
天上飛飛去的巨大空艇猶如巨石一般堵在滿清守舊勢力心中,這個時代就連最守舊的人也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清大約是要變天了。從幾篇八股文章不能做官開始,這個巨大的帝國就開始向商業化變革,有白手起家做出一番事業的,也有經營不當賠了本錢的。不過地方吏治到沒出什麼問題。
為什麼呢,以前當地方官的都是輕車上任,帶幾個僕人一兩個師爺就行了。至於暖床的妾那完全可以到了地方上再找嘛,轎夫也都是用的公家的。如今花了銀子交了抵押來做官的,分兩種人,一是真心想做在地方上面出一番事業的。另一種人是為了維護本家本族在地面上不被欺負的。
無論哪種,既然交了押金,那鬧出民亂來可是要用抵押在銀行的銀子或產業賠付的,這些銀子或產業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而是一大家人一族人湊出來的。為了家族的產業,自然也不能讓這當官的胡來。如今當官的都是帶著上百的衙役書辦上任——衙役書辦這裡面油水很大的與其給別人不如自己來。
上百甚至更多的本族人做衙役,也能有效的維護地方治安以及增加縣令的權威乃至稅收的力度。負面影響當然也有,不過如果搜刮或逼迫地方過甚,吃虧的卻是自己而不是朝廷和督府。
如今我大清的藝術家從質量和數量而言都遠超歐洲,先不咸豐帝自己就是最強票友。僅僅一個天橋的藝術家數量質量就不是歐洲任何一國能比擬的。歐洲此時也有音樂家、畫家、歌劇等藝術形式,不過在此時的歐洲想要靠藝術活下去遠比在四九城的天橋更難,舒伯特,幾乎是餓死的,著名的搖籃曲也就換了一份土豆燒牛肉。梵谷,也是窮死的。
雖按照舊社會的分工我大清的戲子好像是不入流的,但名角的魅力是不分古今中外的,當年梅蘭芳先生演出的時候就造成過萬人空巷的景象,大家都去爭睹梅先生的真容。
在四九城裡建個影視城這當然可能性不大,不過建在城外,就是今天的三四環之間的地區,問題應該不大。這個時代的京城還沒有幾千萬長住人口和過億的流動人口。
對宋海平來,建設影視城什麼的,第一就是買地,第二就是向林海洋申請建設隊。如今呂宋那邊休假用的酒池肉林宮差不多也應該修好了,建築隊完全沒必要閒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