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只怕將迎來突厥人全面報復·······
「你閉嘴!」
李世民本來挺高興,可魏徵每次都跑來破壞氣氛,動不動就指責彈劾秦琅,皇帝也終於聽不下去了。
「秦琅冒險,為誰冒的險?是為朕,為朝廷,為天下子民,也為代北朔方河套的百姓們冒的險,秦琅殫精竭慮,披荊斬棘,取得如此大捷,立下潑天大功,你居然還好意思如此大言不慚指責他?魏徵,你是參政,也是諫臣沒錯,進諫是你的本職,但是,有些事情你也不能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秦琅這樣的忠臣能臣干臣,朕巴不得滿朝都是,而你這樣的諫臣,屁股卻歪了!」
「你有本事,別說為朕收復六州,你就是去收復一州一縣,朕也敬你忠勇,可只會下逞口舌之利,誹謗功臣,居心何在?」
皇帝難得如此嚴厲的喝斥一位宰執,這讓魏徵都愣在當場。
良久。
魏徵舉起笏板,「臣為參政諫臣,當盡忠職守,秦琅平北有功,然則事先未奏報朝廷,又未得許可,如此冒險行事,本就當有人指出,若陛下以為臣言行不當,臣無話可說,臣請辭職!」
「朕不許!」
李世民很不客氣的瞪著魏徵,「你說的對的,朕從來沒有指責過你,可你既然說錯了,朕當然也不能無視,退下!」
魏徵一張臉氣的通紅,站在那裡梗著脖子不退。
「退下!」
長孫無忌上前把這個拗人給拉了下來。
廷議開場就來了這麼一場,倒等於是給今天的廷議定了個基調了。
很明顯,皇帝聖心獨斷,早就已經認定了秦琅是有大功而無錯的,所以現在就不適合再抓著秦琅是否有違程序體制,而過於獨斷專行了。
說了也沒用,搞不好還落魏徵一個下場,被皇帝不留情面的斥責。
「剛才魏徵說,我們撕破了協議,會招惹到頡利的報復!」
皇帝冷笑幾聲。
「書生之言,迂腐!頡利是什麼人,我大唐與突厥哪年沒有盟誓定約,可有過作用嗎?所謂盟約,其實不過是雙方一個台階下,真正保證休兵罷戰的是實力。若是我大唐沒實力,頡利又豈會止步渭水?」
「就如我大唐之前年年與突厥和議,可結果突厥依然年年入塞侵襲!頡利跟始畢可汗、處羅可汗沒有半分二樣,都是狼心狗肺,背誓忘義之徒,在他們的眼裡,這盟約誓紙,就跟擦腚紙一樣。」
「更何況,這次的事情真論起來,也非我大唐背誓在先。郁射設投唐在先,又非我大唐出兵豐州,頡利派兵來攻我東受降城,先開戰端!」
李世民霸氣的掃過重臣們。
「有機會,當然要打,秦琅沒做錯什麼,還做的很對,頡利遇麻煩了,我們不打他難道還如有些迂腐的書呆子說的一樣,他們還向朕上書,說我大唐應當給頡利送去錢糧等救濟突厥人,荒唐?」
「我大唐為何要救濟突厥人?他們受災那也是上天對他們的懲罰,朕為何要救?」
李世民說到這裡,很生氣,這種人傻嗎?
他相信不傻,那就是裝糊塗,是壞!
秦琅當機立斷,抓住機會出兵,趁頡利自顧不暇之際,為朝廷接連恢復了六州,這天大的功勞,居然也有人想指責,這就更是壞透了。
要不是眼下不適合大規模動兵,李世民都早想乾脆多路出兵,直接把頡利趕出漠南,將他趕回漠北老家算了。
李世民覺得現在很多官員腦子有問題,想問題的思維方式更是很奇怪。
做事時不出力,有人把事情做好了,他們還反而在後面挑刺找茬,這種人居心何在?、
「朕向來有功則賞,有過則罰,絕不會有過反而要罰的道理。秦琅此次立下大功,朕也會委屈了他。」
皇帝本來沒打算現在就賞賜秦琅,但剛才魏徵的話讓李世民惱著了。
「賜封秦琅實食封二百戶,通前共一千五百戶,戶皆三丁,賜奴隸一百家,賞絹一萬匹。」
「燕然都護府改名鎮北大都護府,勝州之北及陰山,東及雲州長城,以頡利單于台之地設為順州,以隋餘孽定襄之地
第355章 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