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按土地徵收十分之一產出的地稅,再按家庭收入徵收十一之一的戶稅。
同時宣布將在河中推行皇唐義務教育法,所有五歲至十歲的粟特男孩,都要接受漢文化五年小學教育。
各粟特國都要在城、鄉建立漢語小學,粟特人如果不送適齡男孩入學接受漢文化教育,少送一個孩子,就加征十一之一的戶稅。
還宣布要在粟特推行義務兵役制度,所有滿十六歲至三十歲的粟特男丁,都有義務服兵役,經過點選錄取者,入伍服兵役三年。拒絕服兵役者,則為重罪。
這些新規定,引發了粟特人的不滿。
這些居於河中,在綠洲中建立城邦國家的粟特人,以擅經商聞名,往返於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上,多豪商大賈,很早也創立了源自阿拉美字母系統的拼音文字粟特文。
他們不辭勞苦,沿絲綢之路東西往返,使之粟特人聚落遍布絲路,如之前天山來北的高昌、龜茲等國也有許多粟特人,甚至長安、洛陽更是粟特胡遍地,在河西走廊上,也是有許多粟特人聚集地。
他們最喜歡從中原購買絲綢,而從西域運進體積小价值高的珍寶,如瑟瑟、美玉、瑪瑙、珍珠等,同時他們也喜歡販賣奴隸。
比如長安、洛陽兩京里有名的胡姬,基本上都是粟特胡販來的,其中有許多波斯、羅馬、突厥甚至是粟特美人。
甚至在突厥人的汗庭里,也遍布粟特商人們的身影,他們甚至成為那些突厥大汗、特勤們的理財管家,幫助他們跟中原王朝搞絹馬貿易,或是把他們擄來的俘虜,賣往西域其它地方。
粟特人最喜歡賺錢,河中粟特人的城邦國家雖多,但千百年來從沒有統一過,他們本身的實力不強,所以喜歡依附於強大的政治勢力。
對匈奴、厭噠、突厥甚至是波斯等,一旦他們強勢的入侵河中,往往都會臣降歸附,稱臣納貢。
就如眼前這個石國國王,雖然姓石,但他身上就有許多異族的血統。自密點室西征以來,河中的粟特人都臣服於西突厥,一些粟特小國甚至王統都早換成了西突厥貴族,而如康石等大點的粟特國,則被西突厥人採用聯姻和親這種方式,變相的滲透和控制。
眼前的石國國王,身上就有很多西突厥人的血統,甚至還有西突厥名字,當然,他也還有一個漢名。
貞觀時,石國就曾幾度被西突厥人攻破,最後一次,是由原東突厥欲谷設,後在西域自稱為乙毗咄陸可汗的他帶兵攻破,他打著進攻康國的旗號,結果半路經過石國時卻假途滅虢。
不過攻破石國後,因為當時大唐在東邊抄了咄陸的老巢,而乙毗咄陸可汗又跟自己的部下分贓不均內訌。
上次粟特諸國拉上西突厥、大食、吐火羅等想反唐,石國就還把大鎮怛羅斯給貢獻出來了,結果最後大食人把粟特人賣了,甚至連怛羅斯城都交給了唐軍,石國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次秦俊給諸國下令,讓他們繳稅服兵役建漢學校,石國國王不肯答應。
他的石國就在大宛盆地的東面,沿藥殺水出了盆地,就一個東曹國擋在石國與大宛鎮之間,石國國王就挑唆著東曹國帶頭抗令,甚至還表示唐人真要出兵東曹國,他們一定出兵救援。
東曹國實力弱小,擋在大宛盆地出口處,整天瑟瑟發抖,尤其是唐軍在河中設立節度使府,不斷增兵到六萬四千七百人馬後,東曹早就心態崩了。
繼續下去也是坐以待斃,倒不如乾脆咬牙對抗,說不定還能再堅持一陣子呢。
只是他明顯錯估了形勢,之前河中鎮是在忙著打西突厥人,顧不上理會他們,但現在既然都下令徵稅抽兵服役,那自然是已經騰出手來了,東曹還敢抗令不從,這不找死嗎?
其它康國石國還隔著些地,這東曹國可就在大宛盆地的門口啊,首當其衝呢。
秦俊點兵集將,以秋後演兵為名,然後直接就一戰滅了東曹國,接著就又殺向石國了。
石國主力在救援東曹時被秦俊半路伏擊,全軍盡沒,然後被秦俊直接就騎臉圍了王城。
都來不及等康國等救援,秦俊直接就破城了。
石國就是典型的河中綠洲城邦國家,雖然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