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傳說,君士坦斯二世的伊琳娜皇后,與統治他們的大唐吳王殿下一見鍾情,甚至這位吳王殿下之所以留在地中海建立王國,主要就是為了能離伊琳娜皇后更近一些。
物質上的滿足與精神上的拉近,使得李恪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在短時間內就變得十分穩固,這點遠不是西哥特人能比的。而且在有心人的散播下,西哥特統治區內的羅馬人也開始心向李恪,暗地裡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這位羅馬人的盟友早日前來,將欺壓他們的西哥特人給趕走。
在這種有利的情況下,李恪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因此他一邊招收當地的羅馬人組成軍隊,一邊催促後續的物資,當從大唐、大齊和天竺三地送來的物資剛一到達,李恪任命王方翼為大將軍,從大齊帶來的五萬吳王軍分出三萬人,另外還有七萬當地的羅馬人軍隊,組成十萬大軍的討伐隊伍,開始征伐西哥特王國。
三萬吳王軍全都是火器部隊,同時也是十分大軍的核心,在與西哥特人的戰爭中,王方翼往往是先用火器部隊將西哥特軍隊的隊形打亂,然後兩翼的羅馬人軍隊一擁而上,衝擊對方的陣形。一般來說,很少有西哥特軍隊能擋住這種攻擊,大部分西哥特軍隊都是在這種衝擊下,被殺的是血流成河。
當然了,也有少數精銳部隊能頂住火器的轟擊,之後面對剛剛訓練出來的羅馬人時,也能與對方打的有聲有色,這時王方翼就會派出自己精心準備的一萬騎兵,這支騎兵全都是精通騎術的草原胡人組成,下馬是火槍手,上馬就是騎兵,在這種騎兵的衝擊下,再精銳的西哥特軍隊也只有被屠戮的份。
要知道西哥特人之所以西遷,最主要的就是受到匈奴人的追殺,特別是在阿拉提時代,歐洲的日爾曼人都在匈奴人的陰影下戰戰兢兢地的生活著。匈奴人本來就是中原北方的遊牧民族,也算是草原胡人的一支,與李恪帶來的胡人騎兵戰法也十分相近,所以西哥特人在面對胡人騎兵時,幾乎誤以為是匈奴人又殺來了,那種刻在骨子裡的恐懼,讓大部分哥特人都喪失了反抗的勇氣。
也正是在軍事實力上的優勢,以及那些羅馬人的暗中配合,使得李恪的這次征伐行動十分順利,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他就占據了伊比利亞半島的絕大部分地區,並將戰線推到了半島東北端的埃布羅河南岸。
這次王方翼又帶後攻克了凱撒奧古斯塔這座軍事重鎮,已經拔除了埃布羅河南岸的最後一個軍事重鎮,兵鋒直逼西哥特首都土魯斯。可以說西哥特王國已經被李恪逼到了絕路上,要麼組織殘餘力量與李恪決一死戰,要麼就是收拾東西滾回他們的老家去。
後方的李恪在接到消息後,也是十分興奮的帶著人趕到凱撒奧古斯塔城中。這個名字十分拗口的城市周圍,全都是半沙漠的平原,唯獨這裡被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成的水源滋潤,成為一片難得的綠洲,整個城市就是建造在這片綠洲之上,因此看起來十分的美麗,同時這裡的商業繁華,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因此無論是羅馬人還是西哥特人統治這裡,都在城中駐紮了大量的軍隊。
凱撒奧古斯塔城雖然重要,但是李恪的這些征伐目標並不僅僅是這裡,王方翼帶著大軍在城中休整了幾天後,立刻再次出擊,先是沿著埃布羅河南下,然後突然轉道東北,最後在海軍的配合下,一舉拿下西哥特人在地中海最大的港口城市巴塞羅那。
最後軍隊向北方前行,在一個月後,抵達庇里牛斯山脈山口,並在這裡與西哥特人的軍隊再次遭遇,經過一場堅苦的奮戰後,王方翼以傷亡近萬的代價拿下這座山口,打通了與歐洲高盧地區的通道,當然傷亡的大多是羅馬人,做為核心的三萬吳王軍並沒有傷亡多少。
庇里牛斯山脈是伊比利亞半島與歐洲大陸天然的分界線,整個山脈可以分成三段,其中靠近大西洋的西段和靠近地中海的東段,山脈海拔都不是很高,也都有山口可以通過,中段卻是無法通行。現在東段的山口已經被李恪掌握,西段的山口卻被彪悍的巴斯克人掌握,以前西哥特人就沒能征服這個古老的民族,現在更不可能從那裡進入伊比利亞半島。
換句話說,在攻下庇里牛斯山脈東段的山口後,李恪已經堵死了西哥特人進入伊比利亞半島的道路,整個半島雖然還有不少城市掌握在西哥特人手,但卻已經失去了
第六百九十八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