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和英國勢同水火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呂梁認為與其被動等待英國人的陰謀或者直接武裝干涉,還不如主動出擊,擾亂英國人的節奏。於是,在1903年初呂梁就派出了雍籍米潛入緬甸,積攢力量,等待時機發動。
到了1904年的6月,呂梁認為時機來臨,要求雍籍米的緬甸自由軍主動透漏消息,吸引英國人的注意力,並用一兩場戰鬥將此事搞大,將英國人的注意力從華國徹底轉移。另外,這也是戰爭準備的一部分,一旦呂梁介入日俄戰爭,打擊日本,必然會受到英法等過的阻撓。支持日本擊敗俄國經過了英法苦心的經營,他們不會容許這個局面遭受破壞,在華國海軍和日本海軍爭奪制海權的過程中,一旦英法干預,呂梁沒有信心用一支艦隊抵擋英法日三國的海軍,所以,必須給英國人找點事兒干,而緬甸就是最好的選擇。
1885年英軍兵發緬甸滅亡貢榜王朝,緬甸併入英屬印度,成為應屬印度的一個省,當時緬甸是滿清的屬國,當時的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提出抗議,但無效。(又見抗議,老黑對這個詞深惡痛覺)
至於說為什麼緬甸隊英國如此重要,那就要看緬甸的地理位置,這個國家瀕臨印度洋,與英屬印度接壤,無論是海路還是陸路都與印度非常近。一旦緬甸受到威脅,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將被動搖,而印度對英國的重要性是無論如何誇張都不為過的。英國擁有印度就是個世界大國、帝國,失去印度就是個二流國家,印度是英國海外殖民的中心,擁有英國大半的利益。兩次世界大戰,英國都是從殖民地尤其是印度上面吸血才得以倖存,截斷英國的海外運輸航線也是兩次大戰德國人的主要作戰目標之一。
英國人擁有從英國本土到遠東的一切關鍵節點,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紅海、南非、馬六甲海峽,任何一個節點遭受破壞都會讓英印航線遭受威脅。在歐洲,英國和俄國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了土耳其,俄國人做夢都想獲得出海口,尤其是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海峽,但俄國人一旦前出土耳其海峽,就會威脅到蘇伊士運河,進而威脅到印度航線,僅此一條就讓英國聯合法國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
這樣看來,能夠直接威脅印度的緬甸發生武裝起義,對於英國人的震動可想而知。第一次進剿失敗後英國人意識到自由緬甸已成氣候,而公開的領導人雍籍米也讓緬甸殖民地上層自己打臉,這樣一個英國人的好朋友竟然是武裝起義的領袖,英國人眼瞎了嗎?
大量上層被撤職,離開油水豐厚的殖民地回到倫敦接受調查,大量軍隊從緬甸各地集中,準備發動第二次進剿。來自印度的兩萬名軍隊也將在一個月內抵達仰光,咱家剿滅緬甸自由軍的戰役,英國人發誓要一次性的消滅這個威脅。
與此同時,雍籍米的巨大威望和緬甸人對於自由的追求使得大量的青年前往北方,參加緬甸自由軍,進入訓練營成為一名叢林戰士。來自雲南方向的秘密支援也在不斷增加,叢林作戰從一開始就是自由軍訓練的主要內容,呂梁指示雍籍米暫時不要攻打大城市,現在反圍剿戰鬥中給予英國人重大傷亡,就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由軍的作用。
英國人軍事準備的同時,情報的搜集也大範圍展開,上級的重視讓各項工作走上正軌,來自各地的情報也逐漸匯總起來。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結論,雍籍米的百貨商店的商品都來自呂梁的華國,自由軍的武器裝備和彈藥雖然都是英制武器,來源也不清楚,但這麼大數量的武器不可能來自其他勢力,肯定是華國支持的。另外,通過第一次進剿可以發現,自由軍戰士的軍事素質不低,超過了殖民地軍隊,可以說訓練有素,沒有專業的軍事訓練,他們不可能達到那樣的水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