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部一旦被殲,明王朝的覆滅就註定了!
因此,兵部尚書馮元飆等大臣直截了當地向崇禎皇帝說明利害,指出孫傳庭部在陝西不動的話,闖軍要北攻京師或東下南京都難免有後顧之憂;如果李自成闖軍打算先取陝西,孫傳庭可以不脫離自己的後方基地,固守潼關,比孤軍深入河南、湖廣要有利得多。
兵部侍郎張鳳翔說得最為懇切:「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只是皇帝朱由檢眼看闖軍的烽火一天天蔓延,恨不得將它一口吞下,哪裡肯聽得下去?
孫鳳翔對著自己上司一拱手,張開嘴喉頭嚅動半晌也沒說出話來。最後只是一聲長嘆:「但願孫督此番旗開得勝,否則……」言語未盡,拱拱手,順著人潮踱著步子走了。只留下馮元飆一個人佇立在宮門前無語望蒼天。
否則?否則大明朝沒了『僅有的一副家當』,還拿什麼抵擋闖軍?拿什麼抵擋滿清?只怕不消數月,這惶惶大明就得消亡殆盡!
明廷內部有識之士知道這個道理,孫傳庭本人更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當朝廷催促孫傳庭出關的使者接踵而至的時候,孫傳庭頓足嘆曰:「吾固知戰未必捷,然僥倖有萬一功。大丈夫豈復能對獄吏乎!」而後懷著渺茫的希望,勉強上疏報告了出師的日期。
孫傳庭迫於朝廷嚴旨東出潼關,眼瞅著李自成的闖軍勢大,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僥倖之上。
上次柿園之戰雖然敗了,但前期勢如破竹,證明陝西兵還是能打仗的,只是由於偶然的原因才招致失敗。加上闖軍侍郎丘之陶來書希圖投明,言官軍若攻至,則其必捏造謠言以分闖軍兵力;此外,在鄖陽負隅頑抗的高斗樞也派人潛來,表示要配合作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孫傳庭才覺得可以碰一碰運氣。
只是這運氣……
孫傳庭披著大氅,佇立在大帳前,仰頭望著陰雲四合的蒼穹,斷無止住的雨勢,不由得悲從心來:「莫非……真是天要亡我大明?」
自關帝廟誓師,八月初復洛陽。九月初八日克汝州,十二日下寶豐,十四日與闖軍主力在郟縣大戰,一鼓而下,打得李自成潰逃六十里,直到襄城才止住陣腳。東出潼關以來,孫傳庭這一路稱得上是勢如破竹。
可孫傳庭的好運似乎就此到頭了,甫一到襄城,當天晚上便忽然天降大雨!所有各營的帳棚營壘一齊都淋漓坍塌,不可居住。官兵有多一半都在露天地里,淋得水雞一般,狼狽不堪言狀;後方的糧草又因天雨路滑,不能如期解到。如今是既不能戰,又不能攻!
孫傳庭雖然連發令箭,催督後方火速運糧。可無奈這一場陰雨連朝不止,道路濘泥,連單人獨馬都不易行走。眼瞅著草糧告盡,軍心搖動起來,孫傳庭這會兒已然沒了主意。
戰?戰不得!沒有糧草,讓營中軍士如何與賊軍搏殺?
退?更退不得!只要無功而返,自己肯定又會被急切的皇帝投入詔獄。而且,大軍在外,賊軍多騎兵,一個不好就會被賊軍倒卷逆襲,搞不好這最後一副家當便要徹底葬送。
望著這連綿的秋雨,孫傳庭一陣無力……河南連續乾旱了幾年,早就赤地千里,怎地偏生這麼巧,自己兩次進軍,兩次都會趕上下雨?莫非,這冥冥中真有天定?
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打斷了孫傳庭的思緒:「督師——」
孫傳庭轉頭,發現高傑正對著自己躬身抱拳。
「哦……說吧。」
高傑抬起頭:「督師,如今糧草不濟,三軍人馬危在旦夕,倘再兩日無糧,難免就要變生肘腋,那時如何是好?」
「恩……」孫傳庭閉著眼睛不置可否。
「不如……不如……我等撤了吧。」高傑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到最後已經細不可聞。
而正是這有如蚊鳴的聲音,卻驚得孫傳庭瞪大了眼睛。就連高傑也要撤退了嘛?這高傑與李自成本是同鄉,共同起事,後竊了李自成的妻妾刑氏叛投明軍,與李自成可是有著『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當日關帝廟誓師,高傑自請為先鋒,這一路攻城復地,其堪稱首功。
如今這個平素吵吵最凶,口口聲聲要滅了闖賊的高傑都要撤退了,看來事已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