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百味雜陳,心裡頭也不知道是個啥滋味了。
二等功勳章,由鎮統們親手頒發。三等功勳章,由協統們頒發。
李中易肅立於大操場的中央,視線卻時不時的瞟向李繼孝的身上。
到目前,李中易共有七個兒子,除了大周氏所生的小七郎完全沒有皇位繼承權之外,其餘的六個皇子都屬於考察接班的人選。
若是李繼孝出了意外,李中易選擇帝國接班人的餘地,也就跟著窄了許多。
李繼孝這個混球,實在是太混帳了。
繼續把李繼孝放到戰爭的第一線去,李中易有種預感,很可能白髮人送黑髮人,讓親痛仇快。
明知道李繼孝很可能不樂意,但是,李中易更輸不起。所以,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李繼孝撤出一線部隊。
人群之中的李繼易,望著英姿勃發的二弟,他的心裡也是百味雜陳。
李繼孝出生入死的立下了赫赫戰功,在父皇的跟前大大的露了臉,將來的皇位之爭,肯定變得更加的複雜了。
古諺語說,娘親舅大,爹親叔大。
實際上,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娘家的親戚之中,舅舅和外甥並無任何的利益衝突,舅甥之間的關係,自然就親密了許多。
但是,叔叔和侄兒之間的關係,就要複雜多了。
爺爺傳下來的家業,如是不多,父親和叔叔還有可能和平協商。
據後世的經驗,凡是遺產超過千萬級別的人家,兄弟姊妹之間基本都會上演爭家產的大戲。
因為啥呢?涉及到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十分之一的遺產,就有一百萬之巨,誰不爭,誰才是傻瓜。
父親和叔叔鬧得翻了臉,叔叔和侄兒之間的關係,大多數情況下,也就會老死不相往來,甚至是反目成仇了。
這還是平民之家的爭奪家產。
李中易打下了偌大的萬里河山,兄弟之間,父子之間,不舉刀相殘,已經算是萬幸了。
皇權專制時代,帝國的繼承人之爭,才是最要命的鬥爭!
授勳儀式完畢之後,總後勤部高級將領們,當眾發放北伐的軍功賞賜。
一等軍功,賞錢一萬貫。服役期滿轉職時,任選衙門和地點安置。
二等軍功,賞錢五百貫。兩次二等功,服役期滿轉職時,次優先安置。
三等軍功,賞錢一百貫。只在轉職時有加分,沒有別的優惠。
當眾發放賞賜,童叟無欺,公平公正公開,誰都說不出啥來。
不管是舊禁軍之中,還是新軍之中,指揮官們都不負責管錢和管物。軍餉、物資及賞賜,都由後勤部的軍官,當眾發放。
軍隊將領,一旦掌握了錢,吃拿卡要,剋扣軍餉,挪用公款的現象,就肯定無法避免。
散會後,第一鎮和第二鎮的官兵們,開始輪流放假。
之所以需要輪流放假,主要是上次的教訓。
幾萬有錢人,突然湧入京城的大街小巷。好傢夥,市面上物價水平,陡然翻了好幾倍。
幾家歡喜幾家愁。
李繼易和李繼孝兄弟倆,幾乎同時收到了調令,命令上寫得很清楚,他們將調任總山長室,任參謀。
「父皇,兒臣不想離開作戰部隊。」李繼孝忍了又忍,實在是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出來。
李中易早就想好了對策,便擺了擺手說:「我兒子,不僅僅是身經百戰的勇士,還需要精通政務。所以,這次調你們回來,並不是讓你們留在京城裡享福,而是會送你們去西部的小縣城裡去,擔任知縣一職。」
李家兄弟倆不約而同的楞住了,知縣,不是需要參加新式科舉之後,才有資格擔任麼?
李中易看出兩兄弟的疑惑,不由笑道:「檔案資料,我都替你們編好了,天衣無縫,你們只管去赴任好了。」
「記住了,宰輔必起於州縣。縣官才是撫民之官,不當縣官,怎麼徹底的了解民情呢?不了解民情,朝廷發布政令,王國發布訓令,都很可能最終傷民。」李中易豎起三根手指頭,語重心長的說,「給你們三年的時間。三年無法大治一縣,就只能回來
第1629章 授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