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各地百姓若覺著地方官員將案件久拖不結,或者內里有冤情之處,可以進京來向都察院、步軍統領衙門等處遞訴狀。
因這樣的京控案件,可以十分直接體現各地百姓生活疾苦,也更能側面透露出地方官員行政之風,是否有怠惰、包庇等事來,故此皇上極為重視「京控」案件,不但多次下旨,命都察院、步軍統領衙門等有司,不准拖延,逢案必查。
同時,皇上更是會針對京控案件中的大案、重案,或者涉及到地方大員的要緊案件,親自派出得力大臣偵辦。
這樣要緊的案件,皇上都不打回地方重審,便是為了避免百姓受地方官員挾私報復,故此皇上不惜派出欽差大臣,親自趕赴當地,重新偵辦。
因為首告和珅的首功,也因為他對刑訟之事的天分,故此廣興在這樣的時候兒便得了皇上的器重。皇上看重廣興熟悉刑訟,尤其是不畏權貴的膽量,這便屢屢派廣興為欽差大臣,赴各地督查辦案。
便是廣興在偵辦京控大案之時,偶有失誤之處,皇上也全都能體諒,盡一切辦法護住廣興的周全去。
當年,廣興赴四川辦軍費奢靡案時,與四川總督互相攻訐,廣興是個京中派去的,如何能與四川總督相抗衡去?眼見著就要水邊濕鞋,皇上便一道急旨,將廣興從四川調走了。雖說明面上是左遷,可事實上何嘗不是護住他去。
而前年,廣興又上奏彈劾定親王綿恩獨斷專權。皇上派大臣查詢,結果廣興卻拿不出太切實的證據來——綿恩畢竟是先帝爺長房之孫,又身兼御前大臣、步軍統領等要職,不是能隨便就可以參奏的。可是皇上雖說也懲戒了廣興,不過卻只是降為三品堂官,依舊保得廣興穩穩噹噹來。
為了護住廣興這一腔子的血性,皇上便將廣興索性轉到內務府來,以內務府的差事來代替前朝的差事。畢竟廣興也是慧賢皇貴妃的堂侄,也有合適的身份,這便一步一步的,也走到了總管內務府大臣的位置上來。
雖說廣興從彈劾定親王綿恩一事之後,看似表面上更重內務府的差事了,可是其實皇上還是在京控之事上極為倚重他,不時召見。
這回皇上駕臨雍和宮去拈香,在這樣一個不用如在宮裡時還要處理國事的時候兒,還特地在雍和宮東院的大和齋行宮裡召見廣興,便可足見皇上對廣興的器重了。
而以廣興的聰明,如何不知道皇上對他的器重和保全去?故此他這人一來也是性子之中當真有些率直勇猛之處,二來也是自恃家世,三來就更是仗著皇上對他的器重,這便在辦理內務府事務時,頗有些不大將旁人的意見放在眼裡的。
別說各宮派去辦事交涉的太監了,以及其他與他共事的內務府大臣,便是各位內廷嬪妃、皇子福晉等交辦之事,他也時常有怠慢之處。
便是廿廿傳下的內旨,他也頗有幾回不大當回事的。
這話便不是旁人,就連老太監鄂羅哩都來廿廿面前嘀咕過好幾回了。原本好幾次是鄂羅哩奉廿廿的旨意,到內務府去傳話辦差的,結果廣興卻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模樣。
只是鄂羅哩的話,廿廿七分聽、只三分信罷了。
一來宮裡的太監都有什麼毛病,廿廿心下如何不知道的。尤其是那些老太監,自恃在宮裡是老資歷了,這便時常敲打著大臣們孝敬,否則就說要在主子面前說不好聽的話之類的……故此廿廿更覺著是廣興看不起內監們,倒未必當真敢直接對她不敬。
況且,廿廿是親自經歷過當年查辦和珅與福長安的驚心動魄去,故此廿廿心下對廣興當年的勇氣也極為讚賞,甚至多年來還心有感念。國事這才是大事,至於那點子不敬什麼的,不過是私事,是小事;況且鄂羅哩的話里必定摻著水分,故此廿廿並未當真往心裡去過,這才也從來就沒在皇上面前提起過。
廿廿靜靜垂眸,緩緩道,「雍和宮,原本是雍正爺的潛龍邸。當年雍正爺承繼康熙爺大統,登基之後查革弊政、整頓吏治,承上啟下,方有後來先帝爺的乾隆盛世。」
皇上每年去雍和宮拈香時,都要特地留住幾晚。廿廿明白,這又哪裡只是皇上對於皇祖父的追思之情呢,這也更是皇上想要整頓吏治、重振朝綱的心愿所在啊。
「雍和宮原為雍正爺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