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楣的老祖宗啊!
全都是因為這位老祖宗的關係,我這個幾輩子貧農的苦孩子才好意思在簡歷上寫「名門世家」這四個字。
絕對不可不敬!
我慌忙站起身來,將書簡在案上放平,恭恭敬敬地做了一揖。
然後再坐下,捧起來閱讀。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其先趙奢為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為氏……」
「馬服君趙奢?」我皺了皺眉,「這人是幹嘛的?」
蔡邕捻起一縷鬍鬚:「趙奢資兼文武,既能治國,更能拜將大破秦軍,因善馴馬,故而稱為馬服君。」
我雖然記得這個名字,但對於他的英雄事跡毫不了解。
「其子趙括卻是毫無乃父之風。」蔡邕嘆氣。
……趙括?!
我猛然吃了一驚。
老子這輩子的祖宗竟然是趙大軍神?!
難怪我心中總以為自己天生智勇雙全,能夠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原來是遺傳的效應!
可悲的是,我連紙上談兵都沒有完全學會,至今為止除了硬闖與伏擊什麼都不懂。
在這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之下,我悲痛欲絕、意志消沉,低頭繼續看竹簡。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
看來馬援也不太擅長傳統文學。
我總算得到一絲安慰。
之後出現了一系列我聞所未聞的人名與事件,我一頭霧水。
對於王莽與劉秀年間的事情,教科書向來是一筆帶過。
當然我也理解教科書的做法,天朝變動太多太頻繁,每次動亂都要詳細講解的話,數理化也不用學了,大家都慢慢看二十四史吧。
我硬著頭皮往下看。
之後是馬援率軍西征諸羌的英雄事跡,打到最後,「羌遂窮困,豪帥數十萬戶亡出塞,諸種萬餘人悉降,於是隴右清靜。」
接著揮師南下,平定叛亂,又深入南蠻腹地,大勝而回,「吏士皆伏稱萬歲。」
我熱血沸騰。
但是我迅速注意到了:朝廷對於他的賞賜是,「……賜援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
我吐了一口悶氣:朝廷根本不把平定南蠻與西羌的事情當做大功麼?
回京不到一年,繼續領兵北上迎擊匈奴、烏桓,賊人望而遠遁。
武陵南蠻反,地方軍難以擊破,馬援以六十二歲高齡率軍南下,大破賊軍。
最後是馬援得勝回朝,反被誣陷而後奪印,失意而終,原本的同袍與屬吏紛紛揭發其行為不儉,皇帝二話不說勃然大怒,馬援子女不敢厚葬,屍骨不能還回故土。
其中一條理由是……他從南方運來一車大米之類的東西,而被人污衊為珍珠寶器竟然不上繳朝廷分給大臣,賊心昭昭天理難容。
我忽然淚流滿面,哽咽不能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