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在心裡暗罵數遍,邁腿走進了清水縣郵電局。
看到李野進門,裡面的職員就笑道:「李野你這可來的真勤啊!要不我們給你弄個編外員工的頭銜吧!」
李野前些天的時候,要麼來寄稿子,要麼拍電報,要麼拿稿費,大家都認識他了。
也就是柯老師回來了,來往於京城的信件和郵包才轉交她手。
李野拿出一張電報稿遞過去,道:「今天發電報。」
電報員接過稿子,然後一愣:「你這是發電報?不是寄信?這麼多字可不少錢啊!」
這時候,拍電報一個字要七分錢,三個字就買一斤大米,人家拍電報都變著法兒少寫,李野可好,跟寫信差不多。
李野確定道:「是發電報,發往羊城。」
「羊城?」電報員恍然記起了什麼,問道:「昨天是有你的一封電報從羊城來的,你這是又往羊城那邊投稿了?」
李野笑笑,道:「沒,一個筆友。」
「嚯,跟筆友發電報聊天?你可真夠急的。」
電報員笑了笑,拿著李野的電報稿子去發報了。
八十年代的「筆友」,就好比後世的第一批網友,那是真的時髦,而且浪底金沙,也真有大家閨秀,不像後世.......不是恐龍就是大坑。
但大家聊筆友基本上都是通過書信,用電報拍上百個字過去,還真是「猴急」。
。。。。。。。。。。
郝健和靳鵬很急。
倆人帶著一個「小弟」三水,蹲在羊城服裝批發市場的外面,看著進進出出的車輛和商販,就好似看著一批批行走的rmb,從自己眼前匆匆溜走。
「鵬哥,這可咋辦啊!要不然我們換個地方試試吧!這麼大一個粵省,又不是只有這裡有服裝批發。」
「你懂個蛋,這裡是省會,大蓋帽管事兒的地方都幹不成,去別的地兒,還嫌讓人坑的不夠啊?」
「我就是說說......三個臭皮匠.......我也是著急.......」
郝健瞥了一眼三水,吐出一口煙圈兒,默不作聲。
三水是年前才入伙的,有股子闖勁兒,但比起靳鵬差遠了,說他腦筋缺根弦是委屈了他,但在如今羊城這種環境裡,他那點兒腦子根本不頂用。
四個人初到羊城的時候,也是摩拳擦掌信心滿滿,以為三五七天就能弄一大批好貨,發上火車就能回清水縣賺大錢了。
但是現實卻給他們好好的上了一課。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粵東。
這句話流傳全國,還要過幾年,
82年初的羊城,還遠沒有後來的那麼開放,羊城的幾個服裝批發市場才開業一年多,經商條件還遠遠的談不上李野所形容的寬鬆、開明。
整個八十年代初期,服裝百貨,在神州大地其實都是賣方市場,只要販賣出粵省,幾百公里就有不小的利潤。
所以郝健拿著錢過來買貨,還指望人家高接遠送?
甭想了,他得跟一幫粵省本地土著搶,人家早幾年就開始在周邊省份販賣了,郝健等人過來是虎口奪食。
北方人叫南方人「南蠻子」,南方人喊北方人「北侉子」,地域性極強的商人圈子,外人根本擠不進去。
批發市場內的鐵皮屋看似簡陋,但很多都是有工廠後台的代理商,人家都有各自的關係網,什麼惠洲幫之類的地域性團體,排外性極強。
像郝健、靳鵬這種不定期上門的雞毛販子,人家根本看不上眼,就算郝健軟磨硬泡,人家報出的價格也是零售價,欺人太甚。
那些願意跟郝健他們搭話的店鋪,就魚龍混雜水深得很了,郝健連續接觸了幾家,交了近千塊的學費,才恍然醒悟趕緊止損,
要不然兩萬塊的本錢,這會兒說不定已經打著旋兒飄走了。
而且郝健也不是沒頭腦亂撞的人,他仔細捋了一遍販貨流程,發現就算他們撞大運湊齊了貨,往回運輸又是個大問題。
因為他們的介紹信不行。
他們的介紹信是清水縣糧食部門給開的,言辭模糊,大抵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