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晶片發展,還遠沒到被「卡脖子」的時候,但是一步慢步步慢,從最初的產業不均衡,發展到後來的嚴重依賴,本身是要經歷一個過程的。
晶片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那時候的工藝還是微型電子管。
到了六十年代,工藝進入了MOS電晶體時代,它的出現,成為了晶片時代到來的基礎之一。
之後的十年,隨著電晶體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發展,越來越多的電晶體被納入到一個單一的晶片上,這就是我們所稱的集成電路晶片。晶片的發展思路到這時開始定性,之後人類就開始不斷地改善工藝,並將半導體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結合到了一起,強調了體積小、封裝完整性良好、可靠性高等特性。至此,晶片進入了集成電路時代。
從七五年開始直到現在,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的電晶體被納入到同一個集成電路晶片上,於是便出現了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簡稱LSI。
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容量比集成電路晶片更大,可以實現更加複雜的電子元件和電路組合,同時該晶片也被應用到了計算機、通訊、軍工及醫療等領域,將人類的科技水平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今後兩年將是晶片產業的關鍵時期,隨著晶片的進一步擴容,從九五年開始,產業將跨進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即VLSI時代。
中國就是從這時開始變得落後的。
在VLSI晶片時代,晶片的設計和生產也變得越來越專業化和多樣化。晶片設計所需的軟體和硬體工具也得到了不斷更新升級,例如EDA工具、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及ASIC設計,都被引入到了產業當中。
同時,在VLSI晶片的生產中,半導體晶圓製造、光刻技術以及化學蝕刻等工藝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和改進,使得晶片的製造成本、製造周期和生產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
這些發展有涉及到兩個方面的限制,一是技術,而比技術還要重要的,卻是市場。
這是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如果只有投入沒有產出,那就是上一次908工程那樣折戟沉沙的下場。
但是反過來,只重視市場不重視研發,形成對國外產品的依賴,這樣也不行。其危害現在還看不到,但是作為兩世為人的周至,卻非常清楚這裡邊的利害。
因此要找到一個投入的契機,同時還能夠收穫產出值,將產品轉化為能夠銷售出去的商品,最終變成製造業的利潤,本身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至少在當前這個時期,甚至是比工藝建成和技術引進更加困難的事情。
五十年代第一代電晶體晶片問世的時候,它的尺寸還是毫米級別;六十年代第二代晶片,尺寸縮小到了微米級別;七十年代第三代晶片出現,它的尺寸縮小到了亞微米級別。
在90年代,1990年,IBM公司發明了一種新的製造納米級晶片的方法,稱為掃描隧道顯微鏡製造法,即STM。
這種方法可以在原子級別上製造晶片,使晶片的尺寸縮小到了納米級別,這也標誌著納米級晶片開始進入實驗室研究階段。
按照上一世的進程步驟,需要直到2000年,英特爾公司推出了第一款90納米晶片,納米級晶片開始進入商業化階段,進入「納米時代」。
這是十年以後的核心技術,而現在,剛剛成為主流的奔騰P5晶片,其電晶體數量也只有三百萬個,主頻60M赫茲,製程為800納米。
這款晶片,被大家稱為「亞微米」晶片。
而國內哪怕已經失敗的908工程,投產的那條月產1.2萬片的6英寸晶片生產線,其製程也大到了1微米。
也就是說,當前國內與國際的差距,其實還並沒有多大,差距也並不在生產的硬體技術上,而是發生在例如EDA工具、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及ASIC設計這些軟體上。
還有就是應用市場上。
換成一句簡單的話講,那就是只要國內能夠將優秀的晶片設計出來,那並非沒有將之製造出來的能力,這種情況,與後世周至穿過來的那個時代,正好來了一個顛倒。
同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尺度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