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非常重要的——存世甲骨文圖形檔案。
舉一個例子就能夠形象地說明這個程序的用處。
目前國家幾個博物館,對於現存於世的所有帶有文字的骨片,都進行過拓印,繪製,拍攝的工作。
這些甲骨發現年代不已,出土地點不已,轉移過程複雜,存檔方式不同,因此就出現了大量重複記錄,顛倒拓拍,支離破碎的現象存在。
甲骨卜辭是研究商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異常寶貴,然而所有的甲骨當中,殘缺太甚的占了大多數,這就致使許多其刻辭支離破碎,不能通讀,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
由此還特意誕生了一門學問——甲骨綴合。
這門學問之所以重要,便是因為它能使碎片經過拼接,變為完整或較為完整的卜辭,成為可利用的珍貴史料。
最有名的一次綴合案例,當數著名甲骨文獻學大家王國維的一項功績。
1917年,王國維撰寫《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一書時,發現其中兩片殘骨可以綴合。綴合之後,其上殘辭就拼接成一條比較完整的世系卜辭:「上甲十,報乙三,報丙三,報丁三,主壬三,主癸三。」
而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的商人世系的描述,則是:「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微」,甲骨卜辭稱為「上甲」。「微」是名,「上甲」是號。在商王室世系裡,「微」以下各位先公先王都有以天干為主體的號。《殷本紀》中的句式「某卒,子某立」,是說「父親『某』死後,兒子『某』繼立為王」。
在殷墟甲骨卜辭發現以前,對於《殷本紀》中的這段世系,學者大都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王國維綴合出的這條世系卜辭,證明《殷本紀》中關於商王室世系的記載是可信的,同時知道,「上甲」之後的三世,依次是「報乙、報丙、報丁」。糾正了《殷本紀》把「報丁」放在「報乙」之前的小錯誤。
這則綴合使一百年前主張「東周以上無史」的觀念不攻自破,直接確證了商代的存在,並且將中國的信史時代提前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