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吳國跟齊國一般,實行鹽鐵官營制度,不許民間私自販賣食鹽,違者一律嚴懲不貸!
「二三子,汝等知曉食鹽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意味者何否?」
慶忌忽然道。
隨行的大臣都面面相覷,豎起耳朵,聆聽慶忌的訓示。
只見慶忌慨然道:「如河東鹽湖,名揚天下。」
「昔日堯、舜、禹都曾先後在河東之地建立自己的都城,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這些都城都建在鹽池附近!」
「後來的夏朝和商朝都對晉南保持有濃厚興趣,此乃鹽之利也。」
「河東鹽池之地,大河繞於前,群山阻於後,山谷盤錯,沮洳瀉鹵,並不適宜農耕,然為何據有河東鹽池者,往往能成為天下霸主之國?」
聞言,治粟內史范蠡答道:「大王所言極是。鹽之利何止數倍?」
「食鹽,便如米粟一般,人不食之便渾身乏力。」
「天下鹽池甚多,其中以河東鹽池最富盛名!」
「昔日諸侯爭霸,晉國在晉文公時能脫穎而出成為霸主,恐怕與擁有池鹽之利不無關係。」
「不錯。」
慶忌微微頷首道:「晉地因有鹽池,所以國利君樂。晉國因鹽而強盛,有鹽池之利,所以能獨霸中原幾百年之久。」
「而齊國有鹽鐵之利,在齊桓公時得以尊王攘夷,首先稱霸!由此可見,食鹽之利也。」
就慶忌所知道的,春秋戰國時,河東鹽池產的池鹽通過一條條鹽道被運往四面八方,史稱「西出秦隴,南達樊鄧,北及燕代,東逾周宋」。
鹽,對於國家而言有多麼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先秦夏、商、周三代,鹽與其他土產一樣,大抵是在產地徵稅,或作為土貢上繳國家,國人自由開採運銷販賣,實無專門鹽法可言。
迄至春秋時期,管仲相齊桓公,興鹽鐵之利,國家對食鹽的生產、銷售和買賣加以管理,開中國鹽法之始。
其法以官制食鹽為輔、民制食鹽為主,官收官運官銷,寓租稅於官府專賣鹽價之中,以增加國家收入,齊國由是富強,稱霸諸侯。
然春秋戰國時期,除齊國對食鹽實行專賣之外,其他諸侯國仍只對食鹽徵稅,唯稅率逐漸加重。
文學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wap.
第384章 國家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