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如此,老世族大臣們對於所謂的田邑,實際上也不太看重。
不過,誰願意讓自己的利益受損?
在他們看來,現在的大王是一個十分「摳門」的人。
為了加強集權,取締封地且不說,現在竟然連官吏們的田邑都奪走,讓他們不能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遺產。
這就說不過去!
「二三子,爾等所言,寡人認為,不無道理。」
慶忌顯得很是澹定。
顯然,他早有對策!
「寡人當為諸位公卿大夫謀福祉。」
「若卒於任上,或年過六十致仕者,三公賜錢百萬,田邑百頃,九卿賜錢五十萬,田邑五十頃。」
「以此類推,可賞錢及田邑,另得玉、帛、布等物之賞賜。」
一聽這話,群臣都為之面面相覷。
這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活不到六十歲,告老還鄉,也可以死在任上,一樣能給後人留下遺產。
慶忌想得是真的周到。
這一回,慶忌沒有選擇一刀切,而是慢慢來。
這官吏們最後的遺產,固然被砍掉五分之一。
不過,國家卻能以錢財或珍貴的東西來彌補。
聊勝於無!
「另外……」
慶忌又環視一周,看著陛台下的群臣,緩聲道:「關於嶺南六郡之官吏,保留田邑,並行穀祿制!」
「大王英明!」
群臣山呼道。
慶忌此舉,無疑是為了鼓勵更多的士子到嶺南六郡走馬上任。
畢竟,嶺南六郡屬於荒僻之所,不毛之地,需要許多人力去開拓。
……
宮塾。
此時,慶忌正在一眾內侍、宮女的簇擁下,走在宮塾的過道上。
這座宮塾當中的學子,自然都是慶忌的兒子們,吳國的諸公子。
慶忌為栽培自己的下一代,也是良苦用心。
宮塾先生的配置是極高的,基本上是「帝師」的標準。
太師太宰、太傅孫憑、太保晏嬰,以及偶爾來教學的大行令孔丘,那一個聲名顯赫,聞達於諸侯的宗師級人物?
在這麼多大宗師的教導之下,只要不是痴兒,一般來說都會出類拔萃。
至少比普通的貴族更有出息!
慶忌走在宮塾的過道上,傳來的並不是朗朗讀書聲,而是一片靜默。
因為慶忌之前就吩咐晏嬰,負責主持一次諸公子的考試。
考試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默寫一篇數百字的文章。
或是填空題。
主要是從《尚書》、《易經》、《禮記》等著作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