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押運,務必要快。」
「諾!」
左司馬田穰苴當即答應下來。
這一戰,諸如邊軍,慶忌是不會調動的。
因為,壓根兒就沒必要!
吳國並不是空國而出,仍有可戰之兵。
慶忌需要防著代國、中山國突然出兵南下,甚至是韓國與魏國發生叛亂,影響到吳軍的後勤補給路線。
「吳恆。」
「兒臣在!」
「這一戰,寡人要御駕親征。你就留守咸陽,替寡人監國攝政,與群臣一起坐鎮中樞,調度前線大軍的糧秣輜重。」
「兒臣領命!」
太子恆鄭重其事的答應下來。
……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三十一年,即公元前483年,農曆九月中旬。
慶忌正式下達了征討齊、魯、宋三國的命令,並從吳國三十五郡當中調兵遣將,務必湊足六十萬大軍奔赴朝歌一線。
當然,慶忌不會貽誤軍機,非要等到各地的兵馬趕到,才會發起滅國之戰。
吳國之所以要動輒那麼多的兵力,只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此戰,慶忌御駕親征,當他率領十萬步騎趕到朝歌的時候,伍子胥、孫武所部兵馬等候已久。
到十月初,奔赴到朝歌的吳軍將士已經多達三十萬人,騎卒不下四萬之眾。
聽到這個風聲,原本龜縮在陶丘的齊、魯、宋三國的軍隊,都紛紛作鳥獸散,不敢跟吳軍發生正面衝突。
三國的國君,都一邊發布全國徵兵令,動員青壯入伍訓練,一邊向朝歌遣使,請求慶忌「點到為止」,勿要興不義之師。
此時此刻,在朝歌的府衙,大堂之上,慶忌正在接見來自齊、魯、宋三國的使者。
他們分別是齊國右相闞止,宋國大司空褚師子肥,以及魯國相邦季孫肥。
都是位高權重的人物,在慶忌的面前卻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闞止環視一周,看著兩側的孫武、伍子胥、田穰苴等「凶名赫赫」的名將,不由得咽了一口唾沫,心生恐懼。
不過,他肩負王命而來,豈敢違背?
「吳王,敝臣聽聞師必有名,而今吳王興虎狼之師飲馬大河,何故欲侵犯齊、魯、宋三國之疆界?」
慶忌聞言,澹澹的說道:「闞止,我大吳之師,是為王師,所為者,乃是弔民伐罪。」
「弔民伐罪?」
闞止愣了一下,然後失聲道:「吳王,齊國無罪也。」
「寡人說齊國有罪,齊國便有罪。」
這般蠻橫無理的慶忌,也讓闞止無計可施。
這就好比昔日楚國伐隨的時候,隨人無罪,楚人回了一句「我,蠻夷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這大爭之世,誰的拳頭大,誰的實力強,誰說的話就是真理。
落後不一定挨打,只是慶忌今天不想打你。
「吳……吳王,我齊國願向吳國割地賠款,只求吳王罷兵止戈,以免生靈塗炭,禍及萬民,如此豈不美哉?」
第966章 弔民伐罪,蠻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