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和元年,冬。
大宋都城,東京汴梁。
大雪紛飛,數十年難得一遇的酷寒天氣讓很多人縮著脖子,那些穿著臃腫棉襖,挑著擔子做買賣的,更是把擔子放置一邊,自己則找了可以躲避風雪的旮旯,掃去身上的積雪,髮髻上的雪花,揣了手,跺著腳,哆嗦著。
相比之下,那些擁有攤位的商家老闆,則在自己的攤位上搭了簡易棚子,更有甚者,頭戴暖帽,身穿厚襖,在棚子中置了火盆,在做完賣買的時候,就忙取過來暖暖手。
原本熙攘吵鬧的集市上變得冷清許多,偶爾一兩聲「賣炊餅」,「賣胭脂水粉」,底氣不足,聲調不響,冷冷清清地飄蕩在這冰冷的天地間。
就在這大雪中,數輛裝滿藥材的大貨車,停靠在「杏林醫」前面。
五匹健壯的騾馬在雪地里煩躁地拋著蹄子,很不耐這寒冷的天氣,鼻孔中時不時地噴出熱氣,似乎在催促那個正在搬卸貨物的少年動作快點,不要耽擱過多的功夫。
作為汴梁城「四大醫館」之一,此「杏林醫館」與「春雨」,「懸壺」,「濟世」三大醫館齊名,乃是前朝著名太醫呂望溪設立的。而他也是這家醫館的館長。
呂院長德高望重,曾經靠著高超的岐黃之術,治好了前朝神宗皇帝的頭痛病,因此被賜為「杏林妙手」,「一代名醫」。
如今,呂太醫訖老離朝,用手頭資金在這汴梁東郊置下產業,開了這家「杏林醫館」,並且搖身一變,變身成「呂院長」,在此開館授徒,教導出了不少醫道高手。
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呂太醫教導出來的徒弟各個都是難得的人才,而這些人又大部分被高官商賈看中,成為府內首席醫師,甚至於被官家吸納,成為朝廷御醫,從而踏上仕途。
因此,在這汴梁城「杏林醫館」名聲大噪,很多人不辭路途遙遠,慕名而來,希望能夠在這裡學醫成才,日後能有個好的出路。
對於那些有錢子弟來說,只要每個月繳納一定的學費,就可以在這裡直接成為學徒,吃穿住用一切不用擔心,心無旁騖地學習醫技。
除了這些人之外,醫館還收容了七八個窮人家的孩子。這些寒門子弟,不比那些有錢人,他們交不起學費,因此在醫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雜,干一些粗活,重活兒,選擇邊打工邊學藝,其身份與醫館苦工差不多少。
凌霄就是這些苦工中的一員,準確地說,今年十七歲的他,已經在這家醫館打雜了三年,如今才憑藉吃苦耐勞,毫不抱怨的老黃牛精神,熬了一個正式雜役的身份。
憑藉這種「正式」身份,偶爾醫館的醫師也會教導他一些關於醫學的知識,比如說讓他熟背「百草藥性」,讓他知道一些「望聞問切」的基本知常識。
當然,這種情況很少,大多數是這些醫師吃飽了美食,喝醉了酒,或者拿了月俸,去了青樓,心情特別好的時候才會多說兩句。
……
此刻,大雪紛飛中,凌霄正一個人在搬運整整五大車的藥材。旁邊時不時地有醫館學徒走過,他們統一穿著醫館下發的白色絲棉長襖,頭上挽著漂亮的髮髻,有的人還戴著精緻的兔耳絨護耳,亦或者遮風擋雪的厚重絲帽,不像凌霄,穿著寒酸的黑色粗布麻衣,髮髻也是隨便挽起,再用一根短小丑陋的樹杈隨便插好。
看著寒酸之極的凌霄,那些來往醫館學徒全都對他投以譏笑和不屑,在他們看來,凌霄根本就是一個打雜的,活該受苦受累的命。
那些藥材包裹紮實,很多都是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麻袋;還有一些珍貴的,害怕潮濕的貴重藥材,更是裝載在沉重的木箱子當中,箱子帶藥材分量更是十足。
如此重活,就算是三五個大漢也要半天時間用來搬運,此刻卻只有凌霄一個人在忙碌。
不是醫館人手不夠,也不是他力氣大沒處發泄。而是有人要整他。
……
北風呼嘯,大雪時不時地飄落在凌霄消瘦的臉頰上,晶瑩的汗水瞬間就把雪片兒融化掉,原本俊逸的臉龐,在大量的運動下,變得更加紅潤。
「凌霄啊,你歇一歇吧,你的身體才好,就不要太勞累了。」說話的是張昭,張醫師---一個留著山羊鬍子的瘦老頭,他也是眾多醫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