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地區南部地區的戰事,一觸即發,幾十萬**師部隊嚴陣以待,一百多萬蘇軍晝夜兼程撲過來,雙方超過二百萬士兵,註定要在塞音山達一線,發生激烈的碰撞!
這是唐秋離在近十年的征戰生涯之中,第一次使用這麼多的部隊,在一道不容失去的防線上,與對手進行一場正面的較量,塞音山達戰場,勢必要打的血肉橫飛、屍橫遍野,鮮血染紅外蒙古南部草原和戈壁。
這樣的打法,根本就違背了唐秋離一貫奉行的作戰原則,在與日軍、英軍、蘇軍作戰之中,他採取的戰術,基本上是以伏擊為主,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抄分割或者是合圍,面對面硬碰的仗,第一次打,但他不得不這樣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被史達林逼得必須採取這樣的打法。
塞音山達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一旦失守,一百多萬蘇軍,就會兵臨內蒙古邊境,隨時可以進攻漫長邊境線上的任何一點,戰火會燒到中國境內,這是唐秋離決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塞音山達戰場,處於一觸即發狀態,而在遠東外興安嶺一線的戰場上,四百五十多萬蘇軍和一百八十多萬日本關東軍,打得難解難分,不過,從總體態勢上來看,日本關東軍處於劣勢,防禦圈不斷的被優勢蘇軍壓迫,戰局照此發展下去,關東軍全軍覆沒,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日軍大本營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裕仁天皇御前軍事會議結束之後,大本營總參謀長載仁親王,陸軍大臣米內光一兩人,就兩名給關東軍總司令官南次郎大將,下達了命令。「經天皇陛下的御准,關東軍所有在外興安嶺一線的部隊,立即撤離戰場,撤退至滿洲境內,撤退行動要迅速,切不可拖延,否則,局勢危矣!」
接到命令的南次郎大將,立即著手進行撤退的準備,大本營的命令。對於一百八十多萬關東軍士兵來說,可謂是及時雨,面對四百多萬蘇軍的三路進攻,即便是以南次郎的驍勇善戰,也被打得叫苦不迭。苦苦支撐,第一天的戰鬥。就損失了七萬多人。不過,蘇軍的損失,比關東軍的還要多。
可南次郎絲毫沒有輕鬆之感,如此的拼消耗,就算一名關東軍士兵,換兩名蘇軍士兵的命。最終全軍覆沒的,還是關東軍,兵力相差太懸殊,就算關東軍都拼光了。蘇軍還剩下六七十萬人,幸虧,大本營的命令來了,南次郎大將在接到撤退命令的當天,就向全體部隊,下達了撤退的具體路線圖。
關東軍各軍交替掩護,經布列亞山脈和庫坎山脈之間的平原地帶,再由比羅比詹、哈巴羅夫斯克,渡過黑龍江,退入黑龍江境內,而後,最先進入黑龍江境內的關東軍部隊,組成防線,阻擊尾追的蘇軍。
南次郎大將的撤退方案,很有頭腦,布列亞山脈和庫坎山脈之間的平原地帶,寬達八十餘公里,足夠容納一百八十多萬部隊幾路並進了,蘇軍進行追擊,戰場空間有限,更多的兵力同時無法展開,也便於關東軍進行層層阻擊。
如果蘇軍想要迂迴包抄,堵住關東軍的後路,那就要繞過布列亞山脈和庫坎山脈,沒有半個月的時間是不夠用的,最主要的是,在布列亞山脈和庫坎山脈之間的平原地帶,多的是些淺水沼澤地帶,步兵和騾馬拖曳的火炮,可以輕鬆通過,坦克、汽車和裝甲車,基本上是寸步難行,絕對是擺脫蘇軍追擊的最好路線。
最關鍵的,是進入滿洲境內的兩個咽喉要道,比羅比詹、哈巴羅夫斯克,恰好就在兩道山脈之間平原的南部出口,因此,南次郎大將,給防守兩地的關東軍第五軍司令官井上中毅中將,第七軍司令官坂田新五郎中將,下達了死命令,「值此關東軍面臨危險之際,第五軍和第七軍,必須以不惜全體玉碎的精神,守住比羅比詹、哈巴羅夫斯克兩地。」
「此乃關係到我關東軍一百餘萬將士,是否能夠安全撤退至滿洲的關鍵,若兩地有失,則我和井上君、坂田君,皆為大日本帝國的罪人,拜託兩位了,此外,我已經命令黑龍江北部一帶的所有關東軍地方警備隊,共計五萬餘人,立即開赴比羅比詹、哈巴羅夫斯克兩地,協助井上君和坂田君防守。」
四月二日夜間,關東軍與蘇軍交戰的各個部隊,突然脫離戰場,往南撤退,這樣大規模的撤退,竟然在一夜的時間,沒被蘇軍發覺,關東軍士兵的素質,可見一斑,等到四月三日清晨的陽光,再一次
第兩千零四十章 大變將起之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