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還有培訓飛行員需要的燃油嗎?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安琪遞給麥克阿瑟一張照片,照片上是正在訓練的日本民兵,他們手中的武器居然是木棍,連特麼竹矛都不如。
照片角落裡,還有幾名正在視察民兵訓練的日本軍官,他們表情無比陰沉,比日本現在面臨的形勢更嚴峻。
m4就算不夠出色,依然是一款可靠的坦克。
用木棍對付m4,這都不能用瘋狂來形容了,做出這個決定的人是想拉著所有日本人陪葬,因為從盟軍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戰爭結束後,日本國內決定發動戰爭的那些人,肯定會遭到清算。
既然橫豎都是死,那麼不如死的轟轟烈烈一些。
「這照片是在哪兒拍攝的?」麥克阿瑟很好奇,估計他要是知道,馬上就會派出轟炸機。
麥克阿瑟感嘆日本人的瘋狂,並不影響麥克阿瑟對日本人狠下殺手,想起被日本人逼迫逃離菲律賓的屈辱,麥克阿瑟就夜不能寐。
「在哪兒拍攝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人還有多少反抗能力。」安琪對轟炸日本本土已經沒有多少興趣了,現在唯一能讓安琪興奮的就是在日本本土登陸。
日本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遭到盟軍不止一次的地毯式轟炸。
參考燃燒彈的威力,日本現在應該已經徹底失去反抗能力了才對。
可事實上日本卻能堅持到現在,安琪絞盡腦汁,都找不到日本生產自殺式飛機的工廠,這當然也跟日本的工業生產方式有很大關係,要徹底抹去日本的工業能力,除非把日本所有的村莊全部夷為平地。
日本的工業模式跟南部非洲和美國那種大工業模式不一樣,除了幾個著名的海軍工廠之外,日本的工廠大多都是分散在居民區內的手工作坊,工廠承擔的作用是組裝,所以盟軍就算將東京燒成白地,日本還是能組織生產。
「我們如果在日本本土登陸,可能會損失170萬,到400萬人。」麥克阿瑟對日本的評估在提升,去年麥克阿瑟估計,在日本本土發起登陸作戰,最多只會損失200萬人。
「就憑日本人的木棍?怎麼可能!」安琪對日本人的鄙視可見一斑。
參考俄羅斯戰場的結果,如果盟軍在日本損失400萬人的話,那麼日本要做好損失4000萬人的準備,一個換十個,占領軍對敵占區的作戰就是這麼殘酷。
跟盟軍在法國作戰是的束手束腳不同,盟軍在日本本土作戰不會有任何憐憫,開著坦克一路軋過去就完了,炮彈估計都用不了幾發。
因為日本地震頻發,為了安全,日本房屋大多都是木質結構,這種結構最利於燃燒彈的發揮,同時對於坦克沒有絲毫防禦能力,直接撞就行。
為了減少傷亡,盟軍也不會跟日本打城市爭奪戰,日本人就算想學俄羅斯人依靠城市防守,也沒那個條件。
俄羅斯為了抵禦嚴寒,建築物大多都是方方正正的鋼筋混凝土,這種建築天然就是堅固堡壘,純粹為軍事服務的,所以俄羅斯人有資本跟德國人打城市爭奪戰,日本人沒有。
「如果我們能往日本扔幾顆原子彈,那麼說不定會瓦解日本人的作戰意志。」麥克阿瑟很想看看南部非洲原子彈的威力有多大。
「你們不也快研發成功了嗎?現在不用,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哦——」安琪也想看看美國原子彈的威力有多大。
「別聽總統在聖彼得堡瞎吹,早著呢,影都沒有——」麥克阿瑟大逆不道,輕易就暴露了美國的研究進展。
當然也可能是煙霧彈,這種事真真假假誰都說不清楚,除非美國真的把原子彈用在戰場上,才能證明美國研發成功了。
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國也在懷疑南部非洲到底有沒有擁有原子彈。
安琪不解釋,繼續準備「奧林匹克」計劃。
參與「奧林匹克」計劃的68個師,27個來自南部非洲,25個來自美國,南部非洲的參戰部隊已經全部到位,美國的參戰部隊還有一部分在歐洲呢,得等歐洲打完之後,才能把部隊調過來。
從這個情況分析,美國號稱的一千萬軍隊也有問題,整個太平洋地區美軍只有21個師不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