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在南美的優勢並不大。
羅克和卡爾文·柯立芝並沒有在火車上達成任何共識,分歧太大,不是三兩句話可以解決的。
就在羅克和卡爾文·柯立芝前往華盛頓的時候,提前來到美國的楊·史沫資,已經和美國國務卿弗蘭克·凱洛格進行前期接觸。
羅克和卡爾文·柯立芝是高屋建瓴,不會談南部非洲和美國的具體合作細節,這些事是由楊·史沫資和弗蘭克·凱洛格再談。
在英國的時候,為表彰楊·史沫資對「大英國協」這個概念的貢獻,喬治五世向楊·史沫資頒發了嘉德勳章。
和弗蘭克·凱洛格見面的時候,楊·史沫資又有驚人之舉,他向弗蘭克·凱洛格提出了關於《非戰公約》的構想。
在法國的時候,處於對歐洲和平的關心,楊·史沫資就和法國外長白里安提起過《非戰公約》,得到了白里安的強烈共鳴。
巴黎和會之後,形成了以《凡爾賽合約》為主的凡爾賽體系。
華盛頓海軍會議之後,海軍假日時代到來,又形成了以《四國條約》和《九國公約》之內的華盛頓體系。
這些體系都是對舊有格局的修修補補,並不能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和平。
楊·史沫資提議的《非戰公約》,核心是:締約各國譴責用戰爭解決國際爭端,並廢棄以戰爭作為在其相互關係中實施國家政策的工具;締約國之間的一切爭端或衝突,不論性質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決;任何簽字國如用戰爭手段謀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約給予的益處。
說人話就是大家商量好都不打架,有問題可以坐下來用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決,誰敢先動手,所有締約國就不跟他打交道。
這個時候提出《和平公約》,正中法國人下懷,法國人剛在馬達加斯加的問題上被搞得灰頭土臉,有了《非戰公約》,法國至少可以落個「愛好和平」的好名聲。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羅克看人的眼光沒錯,楊·史沫資確實是最佳外相人選。
「可以,但是美國要保證美國在美洲的利益——」弗蘭克·凱洛格部分同意楊·史沫資的建議。
美國在美洲的利益,其實就是詹姆斯·門羅在1823年發表的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的核心是強調美國在美洲的利益,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
而對於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事,美國保持中立。
不過戰爭如果發生在美洲,美國會視為為敵意行為。
「當然,我們南部非洲也要保證某些地區的幸福和完整。」楊·史沫資也針鋒相對。
美國有美國的利益要維護,南部非洲也有自家的自留地。
這裡的自留地就是南部非洲聯盟了,美國把美洲當成是自家的後花園,那麼南部非洲聯盟也是南部非洲的核心利益所在,對南部非洲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關係,因而保衛這些區域不受攻擊,必須視為一種自衛措施。
法國也同樣有自己的訴求,要求保留在法國盟國遭受攻擊時給予支持的權利。
說白了就是法國不會主動發起戰爭,但是當法國的盟國遭受侵略的時候,法國必須參戰。
「可以!」弗蘭克·凱洛格和楊·史沫資一拍即合。
弗蘭克·凱洛格是美國著名律師,曾經擔任過地方檢查官、全美律師協會會長,聯邦參議員,駐英大使,以及國際聯盟常設法庭法官。
美國雖然沒有加入國際聯盟,但是卻加入了國際聯盟下屬的常設法庭,這充分證明美國對國際事務的野心,以及對國聯被英法控制的不甘心。
這一時期的美國,在國際事務上多少還有點顧忌,遮遮掩掩不敢太放肆。
再過幾年就不好說了,美國人的野心總會膨脹到無法遏制的地步。
在《非戰公約》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談判逐漸深入,這時候弗蘭克·凱洛格提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要求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公開有關南美資源方面的資料,和美國政府共享。
世界大戰剛結束,南部非洲的一
1429 非戰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