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韋恩斯坦,為了捧格溫妮絲·帕特洛,竟然直接操作乏善可陳的《莎翁情史》幹掉了《拯救大兵瑞恩》、拿到了那一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甚至格溫妮絲·帕特洛還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奧斯卡影后,可以說是奧斯卡歷史上,最讓人噁心的一場冤案。
所以,由此也能看出,在真正的戰爭電影裡,想不影響一切核心因素、真實歷史嚴肅感,同時把愛情元素想玩好,難如登天。
但斯皮爾伯格在《飛虎隊》裡做到了。
全片沒有什麼親熱的鏡頭,甚至沒有任何與性相關的畫面與隱喻,點到即止的愛情描寫,卻最大的觸動了觀眾內心的柔軟。
電影的試映,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試映結束之後,現場所有觀眾起身鼓掌,掌聲經久不息。
隨後,斯皮爾伯格,帶著兩位主演,以及很多主創人員登場。
他向媒體介紹了所有人,介紹了這部影片背後的真實歷史故事,介紹了這部影片拍攝的很多幕後細節。
他多次提到李牧的名字,他甚至說,沒有李牧,就沒有這部電影。
不過,影片雖然取得了在場人士的一致認可,但是,作為主演之一的杜薇,並沒有獲得太大的關注。
她不是西方人、不是美國人也不是好萊塢出道,所以大部分記者對她的興趣並不算大。
而且,嚴格意義上來說,杜薇雖然是《飛虎隊》的兩大女主之一,但這部電影本身是一部男人為主的電影,哪怕是女主其實都是配角,戲份不多。
再加上杜薇出場本來就晚,她是在湯姆·漢克斯先來了華夏,又離開華夏去美國招募飛虎隊飛行員,再把萊昂納多招募到華夏來訓練作戰,一直到萊昂納多被日軍擊落之後才出場的,所以在整部電影裡所占的比重就顯得更小。
唯一讓西方記者比較感興趣的,是杜薇的《21 guns》,美國記者採訪杜薇最多的問題,就是《21 guns》這首歌,到底是誰寫的。
在流行音樂圈,《21 guns》雖然還排不到真正的神作,但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上等佳作,而且也是近期全球大熱的一首歌曲。
在西方人眼裡,杜薇很可能就是歐美樂壇經常出現的曇花型歌手,很多歌手都是偶然得到一首好歌,然後一躍進入觀眾視野,但是後續因為沒有好歌,很快就會銷聲匿跡。
更何況,歐美樂壇幾乎就沒有華夏歌手,甚至亞洲歌手的發展空間,所以他們也斷定,杜薇在《21 guns》之後,在《飛虎隊》的熱度過後,肯定很難再出優秀作品。
所以,他們更關心《21 guns》這首歌的實際作者,搞不好可能是出自歐美某個比較著名的創作者之手。
杜薇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給出的回答是:「這首歌的作者是我非常佩服也非常敬仰的一位朋友,他暫時還沒準備公布自己的身份,所以我也不方便泄露他的個人信息。」
唯一有價值的是,杜薇用的「他」在英語裡是「he」,也就是說,她這個朋友是個男的。
至於會是誰,大家沒人能猜得到。
誰也不會想到李牧的頭上,畢竟,李牧在商業上已經那麼成功,沒人相信他還能寫出這麼優秀的歌曲來。
試映結束後,整個洛杉磯,甚至美國,都充斥著對這部電影的影評,而影評之中,也幾乎全是讚美。
最苛刻的影評人,也找不到這部電影的槽點。
因為它真的太真實了,而且拍的也非常好。
就像《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取材真實,也沒有對歷史進行任何的歪曲,沒有弱化**的罪行,也沒有刻意強化**的罪行,就是用高超的水準,將當年真實的歷史進行細微的包裝雕琢之後,精心呈現給觀眾。
誰會罵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呢?
唯一可能的,或許就是**的擁躉。
否則,任何一個審美以及三觀正常人,都不會對這部電影發出辱罵與抨擊。
充滿褒獎與讚美的影評在紙媒、電視媒體傳遍全美國的時候,在美國的網際網路上,也有一首歌爆紅,這首歌,便是杜薇唱的《set fire to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