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的對象,需要表現的東西太多,如何安排妥當,就是一個問題。前提是作曲者有靈感,其中不光是景色,思想內涵更是重要。不旋律委婉質樸,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樂就行的。
秦放歌在這點上做得非常不錯,浪漫優美的旋律能在第一時間內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進去。比如開場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琴一簫,就非常形象的把這樣的美麗夜景展現了出來。
她們也不是一上來就抒情,而是通過對音符對美麗景色的慢慢展現,再由景入情,抒更多的人生感懷,進而上升到整個宇宙的規律中去。
林寶卿的古琴演奏出來的音樂,著重展現月亮的形象,秦放歌的簫聲,則是其他的背景,兩者相互交融,又絲絲入扣,一起展示出了浪漫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二十多分鐘的演奏,最後進入尾聲階段,琴簫合奏又從情感世界,回歸到景色中來,算是緊扣主題。
場中的文藝觀眾不少,讓他們來形容聽這曲子的感受的話。就把這琴簫合奏曲,形容成一副連綿不絕的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秦放歌和林寶卿兩人負責演奏,台下的觀眾則可以展示自己豐富想像力的翅膀,勾勒出心中最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動人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