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為「奶媽」。
李達康在小的時候還不太理解,那6個舅舅小姨為什麼要稱呼外婆為「奶媽」,因為他們明顯要比自己的母親小很多,謝流生是大舅舅,也只比自己大17歲,而最小的那個小姨其實只比自己大3歲,只比大哥李達賢大幾個月而已,所以他們明顯沒有喝過外婆的奶。
等李達康懂事之後才知道,他們喊「奶媽」其實是一種敬稱,其實就是「感謝您把我們奶大」的意思。
真實情況也確實是這樣,在小時候,李達康的家庭條件雖然一般,但父母好歹是傳說中的「雙職工」,並且外公就住在縣城的城鄉結合部,不僅家裡有「自留地」,並且在年輕的時候,外公還在縣裡的供銷社當過臨時工,就在供銷社的菜市場上過幾年班,所以溫飽還是不用愁。
但是流生舅舅家的情況就不一樣。
李大康記得在小的時候,「河北外公」打鐵的手藝不錯,是一名非常出色的鐵匠,就憑著這門手藝,他後來進了縣裡的農機廠,只不過好像也是臨時工。
那麼完全可以想像,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一個那麼大一大家子外鄉人,僅靠一個人在農機廠當臨時工的收入,生活無疑是非常拮据的。
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後世的年青人當然是沒有這個概念了,然而在那個年代,在河北外公一家,這卻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生動寫照。
總是還好,河北外公一家是因為來到了李達康的家鄉,那個地方雖然貧困,民風卻非常淳樸,於是就這樣,河北外公一家在一幫鄉親們的幫襯下,把6個孩子都拉扯大。
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流生舅舅作為家裡的長子,他從小就非常懂事,知道自己家裡的情況,所以在初中畢業以後,儘管他的學習成績相當不錯-------
他的成績好到什麼程度?李達康曾聽自己的媽媽說過,儘管李達康三兄弟的成績都還算不錯,要不然也不能三兄弟3個985,但是在初中以前的階段,三兄弟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能比上流生舅舅。
只可惜這個學霸一樣的人物卻並沒有去上大學,他甚至沒有去念高中,而是在初中畢業後就去念了中專。(早年招初中畢業生的中專俗稱為「小中專」,以區分於招收高中畢業生的「大中專」,「小中專」通常是四年制,「大中專」一般是兩年)。
流生舅舅在中專讀的是船舶專業,所以在中專畢業之後,他就當了一名船員。
因為聰明能幹,最重要是吃苦耐勞,所以入職後的流生舅舅升職很快,不到3年時間,他就成為一條大型貨輪的大副,據說是當年他們船舶公司升職最快的一個。
轉折點發生在5年以前,有一次,流生舅舅所在的那條貨輪幫一個客戶拉貨,把一批貨物從倫敦運往香江。
那個客戶就是香江的太古集團,而負責押運那批貨物的人名叫麥亨利,這是一個英籍華人,當時的年紀也不算大,剛剛30出頭,卻已經是太古集團的高管。
他當時是太古集團下屬一家建築房地產公司的副總經理,並且因為總經理年齡大了即將退休,他正在謀求總經理的職位-------
假如麥亨利能夠真正上位,從副總變為真正的老總,那就有資格成為一名太古集團的執行董事了,這是身份上的真正蛻變,由一名高級打工仔變成合伙人的身份,當時的麥亨利就處在這樣一個階段。
只可惜那次貨物押運,對麥亨利來說卻不是什麼美好記憶,因為他上船不久就很快病倒。
是那種連命都快沒有的莫名其妙的大病。
好在在一幫中國籍船員的精心照料下,也算是有驚無險,麥亨利順利返回香江。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麥亨利結識了謝流生。
有感於這位中國大副的救命之恩。
其實更重要是是,通過在海上幾個月的漂泊,麥亨利認為自己看清了謝流生這個人的人品------這是一個真正具備中華傳統美德的好男人,所謂「仁義智信勇」,麥亨利可能看到了這種人性的光芒。
於是麥亨利動了愛才之心。
不,更準確的說,麥亨利是動了招攬之心------要知道當時的
第四章 青春記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