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改變了,問題就難順利解決了。請陛下仔細考慮好。」
劉備當時就說:「孫權殺死了我的弟弟,還有跑去投敵糜芳、傅士仁、潘璋、馬忠等人都是我切齒的仇人,我是恨不得要吃他們的肉滅他們三族,才能解得心中的恨。你為何要攔我的呢?」
趙雲又說:「天下的大事是重的。私人仇是輕的。請皇上再掂量。」
劉備說:「我不為弟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算是有尊嚴嗎?我主意已定,你不要再講了!」
諸葛亮教趙雲講的那一套話說了無用。趙雲退下來。用眼睛去告訴諸葛亮,到你去勸說了。但是諸葛亮卻沒有立即出去說話,因為他懂得這時他又出去勸說的話,就是給劉備火上加油,說不定還遭到劉備嚴厲懲罰。於是諸葛亮就沉默不聲響。因為他若勸說的話,也是順著趙雲講的道理說下去的。這樣也白說的了,還是再另想一套話來說才行。
劉備就派使者去各個蠻夷借兵,每處各借到五萬兵馬;又派人到閬中去請張飛來商量出兵一事。他要以皇帝的身份親自帶兵去討伐東吳。
使者啟程去閬中了,劉備就在後頭操練兵馬。
就在劉備操練兵馬的時候,反對劉備出征的文官們就老跟諸葛亮講,要丞相出面去勸說皇上不要親自出征,他們講,當今天子是初臨大位,而要親自統兵出征,是不太重視江山社稷的了。丞相您擔當的職位這樣的重要,你應該出面勸一勸皇上的呀。
諸葛亮聽了眾臣的話,從中得到了啟發,他就決定以勸皇上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的角度去勸說劉備,於是他就對大伙兒講:「明天,大家就跟我到操場去勸說皇上吧。」
那晚上,諸葛亮為了明天話兒一講出來,劉備就被說服,就改變主意不去征伐東吳。於是他就必須要想出講話稿來。他一次一次的打出了腹稿,有一次一次的否定,再一次擬腹稿,折騰了大半夜。他才想出他認為很滿意的一套話話兒來。
次日,諸葛亮就趁著劉備給操練的士兵休息的時候,他就帶一群文官上操場去勸說劉備。
諸葛亮和一群大臣跪在劉備的跟前,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劉備問道:「眾愛卿來這有何干?」
眾人一齊說:「臣們要向皇上進忠言。」
劉備說:「請講。」
諸葛亮就伏著頭說:「皇上,臣聽說人常說,身為千金的人,不要輕易離開家門。陛下是剛剛繼承先人的資格,傳承祖宗的法統,剛剛登上寶座,就不想用仁德去教化民眾,而是為了一時的氣憤,要親自率領大軍,去經歷爬山崖,涉江河深水等的危險,又要冒著箭石飛射的風險,這就是不顧及江山的社稷安危的了。陛下若想堅決要復仇的話,就可以命令以為大將率領一支軍隊去伐東吳。皇上為何不這樣做的呢?」
劉備一想,諸葛亮講的話很有道理的呀,他是剛剛當上皇帝不幾天的呀,這個皇位得來是很不容易的呀。而且他當皇帝還沒有當夠癮的呢。他是經歷過很多的次的戰爭,深知在戰場上,總有往往有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的。即使你是三軍的主帥,但是你若稍微不注意安全的話,就有被敵軍射來的冷箭射中,或者被敵軍從山上擲下來的石頭擊中的。或者在行軍中,或被激浪捲走而溺死的,或跌下山崖來摔死的。總之人上戰場就是只有三分命,能活得回來才是有十分命的。現在他已經是皇帝了,何必要冒這樣的風險呢?但是,他又不知該派誰人代替他去討伐東吳。於是他就說:「那我就暫時罷兵不去了,在等時機再謀取東吳嘍。」
後人有詩云;
為立國上下奮鬥,
坐江山君臣享受。
軍久不用兵變懶,
君長浸樂國就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