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秋官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咧嘴一笑。
朱慈烺繼續道:「宋朝熙寧年間,安南偷襲欽州、廉州、邕州,並在邕州屠殺軍民六萬人。所以宋神宗以郭逵為主將,派兵反擊。」
「最後誰贏了?」小秋官問道。
「你猜呢?」
「安南人亂殺人,這是無道,肯定是他們輸了。」小秋官很認真地回答道。
朱慈烺有些意外,問道:「誰跟你說無道就會打敗仗?」
「孟子說的。」小秋官答道:「不過是黃先生轉述的,他本人沒來。」
皇太子沒有到出閣講學的年紀,所以識字的任務歸於宦官和女官。朱慈烺讓黃道周回京,一方面是因為他在士林的聲望,另一方面是他的書法不錯,可以給小秋官啟蒙。
「打仗勝負有多重因素,並非道義一條。」朱慈烺的木鞭指向北方:「如今這一大塊地方,在北宋熙寧時候都是遼國的地盤。宋朝對南面用兵,遼兵就要打宋朝的北面,這就成了兩面作戰。再加上西北的西夏,宋朝就要三面用兵,怎麼都吃不消的。」
小秋官的眼珠子在地圖上轉了又轉,怯生生道:「還好現在沒有了。」
「這是大戰略,對宋很是不利。」朱慈烺道:「在具體環境裡,安南國時疫橫行,瘴癘極重,宋軍因為染病而死的戰士就近乎一半。所以最後這場仗並沒有徹底打出輸贏,而是雙方言和。」
「那些人豈不是白死了?」小秋官驚疑地看著父親。
「的確。」朱慈烺道:「而且道義沒有得到伸張,人民沒有得到補償,軍隊沒有得到榮譽和士氣,蠻夷沒有得到懲戒……大宋虧得很厲害。」
小秋官皺起了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麼。
朱慈烺繼續道:「所以打仗的事一定要慎重。但是慎重並非逃避。因為宋朝的教訓,我朝文官有些矯枉過正,一方面害怕打仗,另一方面又不肯說和認輸。這都是不對的。在條件允許的時候,能打則打;條件不利於我的時候,能不打則不打。」
「爹爹,那現在咱們可以打安南了麼?」
「當然,因為條件已經對我朝很有利了。」朱慈烺笑道:「而且很快還有兩支大軍會攻向安南。」
朱慈烺對小秋官說完,轉首一直等候旁邊的陸素瑤,道:「宋交熙寧之戰值得總結教訓,讓周衡做一個專題。」他輕輕點了點太陽穴:「我記得交趾罷省之後,作為藩國還很不老實,幾番擾我南疆,這事讓周衡找一下,向國人說清楚。」
陸素瑤知道這是皇帝陛下對攻伐交趾進行輿論戰了。等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打開,顧君恩出兵安南就有了道德優勢,就算有人發出反對聲音,也會被人指為「秦檜」之流。
……
若想在一片野地徹底根除雜草,唯一的辦法就是種上麥子。
這說法對於人的思想也是一樣。
朱慈烺前世只是個職業經理人,這輩子就算看了點古籍原典,也不過就是應景而已。鐵杵能夠磨成針,木杵只能磨成牙籤,以朱慈烺的資質,就算再活一輩子也不可能成為思想家。
既然不是思想家,要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思想,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從前人的思想中截取一部分,種植在百姓的頭腦中。
在沒有經歷過亡國之痛的位面,要想剷除儒家思想是不可能的。好在孔子死後,儒家分了十八派,各弟子賢人皆成一派,所以不用擔心沒有素材可取。朱慈烺所取的素材就是大部分的「公羊儒」,也就是漢武帝所選取的「麥子」。
公羊儒在儒家中屬於較為偏激的思想,其中核心就是「大一統」、「張三世」,以及「大復仇」。
大一統非但指國土,也指人心,但公羊儒在魏晉之後就成了「絕學」,傳承湮沒不可查,所以本身不具備呼籲「大一統」的能力。
張三世指的是社會由亂而治的規律,已經被許多學家所接受,但其根本原因還沒有被人揭露出來。
朱慈烺最喜歡的是「大復仇」。
當年漢武帝以此推動了對匈奴不死不休的征伐。今朱慈烺發動北方攻略,也是基於對蒙古人的大復仇。眼下征伐交趾,也是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