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就會湧出。
在這1點上,亞歷山大和傳統的方式是1致的。
但在接下來的步驟中出現了根本性的分歧。
傳統的提取鹽的方法是收集木盒中管道流出的鹽水(海水),然後將蛋白(蛋清)、血液或其他添加劑混合在鹽水中。
這樣做是為了進1步淨化海水,並使剩餘的污垢和殘留物凝固,這樣它們就可以被撇去。
最後,這些水最後會被帶到大的鉛鍋里,甚至是木板上,在陽光和風的幫助下晾乾,直到產生1種有點純淨的鹽。
亞歷山大的計劃是直接跳過枯燥的蒸發階段,直接在巨大的鑄鐵鍋爐里把鹽水煮沸。
這些600升的鍋爐需要煮沸6個小時,當水位開始低於1半時,需要加入更多的海水來保持高水位,同時不斷加熱和攪拌這個巨大的鍋。
這種不斷加入鹽水的過程持續了整整1個星期,直到整個600升的鍋完全裝滿了鹽。
在完成這1步之後,將鍋從火上拿下來,讓得到的鹽冷卻並結晶,使亞歷山大獲得大約1.2噸鹽(鹽的密度大約是水的兩倍)。
為了得到這1.2噸鹽,亞歷山大將需要大約12噸濃縮鹽水,而濃縮鹽水本身將來自大約400噸海水,平均海洋鹽度約為3%。
而製造這種鹽所需的壓塊的數量大約是2000個,或者大約10噸煤,這樣1來,這種技術生產1.2噸鹽的燃料成本僅為40羅帕,而50個壓塊的成本為1羅帕,或者每100公斤約為3羅帕。
而如果用柴火的話,每100公斤就需要100螺旋。
這就是為什麼沒人用它。
成本計算完成後,亞歷山大開始進行產能生產,因為收集鹽水大約需要1周時間,製作鹽又需要1周時間,生產周期為兩周,他簡單地將兩周的總煤炭供應除以每單位周期所需的煤炭。
因此,亞歷山大決定使用開採的1半煤來製作成型煤,他得到了大約14000噸煤或350萬個成型煤,每月可以生產4000噸鹽。
同時創造了大約5000個新工作崗位,其中大部分是梅尼克斯臨時借來的伐木工人。
亞歷山大假設每公斤鹽的低價為2羅帕爾,發現這家工廠每年將為亞歷山大淨賺至少9600萬羅帕爾,並向市場推出48,000噸新鹽。
這筆錢是根據贊贊的鹽價計算的,贊贊的鹽價比較低,因為贊贊是1個主要的港口城市,從阿德汗來的鹽可以很容易地運到阿格尼拉特,然後通過海運,大大降低了成本。
這意味著內6地區的鹽價可能相差5倍,在1些偏遠地區甚至相差10倍。
這為亞歷山大提供了1個巨大的市場,因為他對阿德尼亞鹽市場的規模做出了1些合理的估計。
從他統治贊贊的經驗來看,他給民眾大量的鹽,他發現1個普通的農民家庭8口人(丈夫、妻子、孩子和丈夫的父母)大約需要40公斤鹽,或每人5公斤。
這個數量的鹽是1個農民1年的全部需求量,因為幾乎所有的鹽都用來燻肉、乾魚和醃製蔬菜,為冬天做準備。
例如:醃製1公斤肉大約需要100克鹽,而醃製1公斤魚大約需要250到350克鹽。
相比之下,用於調味或調味的鹽就少之又少了。農民們身體所需的絕大部分鹽都是自然地從肉類、魚類和蔬菜中獲得的,因此每人每年最多只能購買1兩公斤鹽。
因此,1個人口約為8000萬的國家,每年對鹽的需求約為50萬噸,亞歷山大的新工廠僅能滿足約10%的需求。
對於1個月前還不存在的東西來說,這是1個巨大的產能,只有阿達尼亞的其他幾個鹽生產中心,如阿達汗和庫利夫,可以與之匹敵,但生產成本只有他們的1小部分,每公斤鹽0.25盧比。
有了這個價格,亞歷山大確信他可以以低於市場上任何鹽的價格出售,除了阿德汗的鹽,因為那裡的鹽真的很容易收集。
但亞歷山大在這方面還有另1個優勢。
在傳統的鹽田法中,自然會有許多灰塵、沙子和污垢被吹到沙子上,這是該過程不可避免的。
182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