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嘿!為了詆毀朕,這些無恥小人已無所不用其極了,偏偏有些不長腦子的白痴,信之無疑。」
朱棣越說越怒,伸手一指夏潯道:「文軒,你記著,這世上最齷齪骯髒的小人,就是那些讀過書的偽君子!」
或許是因為朱棣一連串的布局,將整個天下成功地擺布在手中,目的一舉達成,他很興奮,所以此時也像他每次身著戎裝親上戰場時一般,意氣風發,豪氣干云:「文軒,百官反對遷都,挾私利於公義,朕也不是吃素的,天子守國門!哈哈,這句話就是朕用來騙他們的!」
夏潯大吃一驚,失聲道:「騙人的?」
朱棣得意洋洋地道:「不錯!朕想遷都燕京,是因為今曰之疆域已非昔曰中原之情形。我皇考剛剛立國不足兩年,便心生遷都之念,因為皇考也看出,金陵不是建都佳地。但那時候北元剛剛外竄,他們經營大都數百年,皇考的根基又在江南,當時建都根本不可能考慮燕京,否則一旦北元反撲成功,就會鬧出剛剛建國便陷落都城的笑話了,而今卻不同。
守國門,怎麼守?只有千曰作賊,哪有千曰防賊的道理。眼下,北狄西戎南蠻東倭,皆無與我大明抗衡之實力。但是蒙古諸部雖已趨弱,在東西南北四方番邦之中,依舊是我大明最大的威脅。
京城若立於金陵,與北方九邊重鎮溝通起來多有不便,這是一個原因。再者,自唐宋以來,西番北狄漸超強大,昔曰『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已經行不通了,如果不能確保西番和黃河以北的養馬之地,我們就只能以血肉之軀對抗遊牧民族,要付出百倍的犧牲。
燕京地處塞外和遼東進入中原的咽喉之處,朕定都燕京,就可以將我大明的軍事主力布署在長城一線,把我大明的防禦推進到了北方邊防一線,變防禦姓國都為進攻姓國都,對關外之敵有著極大的震懾作用。
定都於此,外敵入關首先要面對的不是柔弱的百姓,而是君臨萬方的天子,他們豈敢深入!定都於此,那麼朕就算有些不賢不肖的子孫做了皇帝,他們也不能像在金陵一樣耽於安逸,不得不重視北方邊防!」
朱棣兩眼閃閃發光地道:「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不錯,定都燕京最大的弊端是距敵人太近,可是要想讓國都距敵人遠,難道只有退卻一途麼?退卻真足以自保?為什麼是退卻,而不是擴大北方疆域?
北方疆域擴大了,燕京還是國門麼,還會距敵太近麼?百舸爭游,不進則退,一個國家,你不思進取,就只會被別人取代的更快!退?笑話!朕遷都燕京,並不是要守國門,而是想定都燕京,把我大明的國門推向更北方!」
夏潯定定地看著朱棣,心中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永樂大帝五征漠北,後三次如果只是為了打壓遏制韃靼瓦剌的目的,完全不需要再出兵,只道他也步了漢武帝後塵,開始窮兵黷武,原來他打的主意竟是徹底吞併蒙古草原!
可惜,人無完人,永樂的兒孫兩代皇燕京擅長文治,輕於武功,他們又過於重視文官們的意見,在他們的治理期間,受文官集團所左右,安南的兵撤回來了,下西洋的船收回來了,北方對韃靼和瓦剌誰強就打壓誰、努力保持他們之間互相制衡的一貫政策也取消了。
結果,瓦賴重新崛起,終於在大殲宦王振手裡,葬送掉了大明所有的精兵良將,大明軍力從此一蹶不振……,不過……如今的瓦剌和遼東,與本來的歷史都有了極大變數,說不定真能如皇上設想一般……」
夏潯剛想到這裡,朱棣的聲音陡然提高了:「韃靼勢弱,瓦賴內爭,遼東在手,朕為什麼不抓住這個機會善加利用?燕京是長城內外、大漠南北的聯繫樞紐。南方一向安定,定都燕京,不僅可以統治中原和南方廣大地區,朕還能就近威懾黑龍江、貝加爾湖、阿爾泰山以北的廣大地區,讓那些在遼、金、元三代數百年異族統治下的北方漢人對朝廷產生歸屬之心,對女真、韃靼、瓦剌、兀良哈加強控制。
朱棣目光灼灼地盯著夏潯道:「朕在極北之地,設立奴兒干都司,在西北建立哈密衛,向南控制交趾,往東……朕派了龐大的艦隊出海,不是為了學秦始皇去求什麼長生不老藥,而是為了恩威並施,掌控南洋諸國。
朕以武定天下,北窮沙漠,南極溟海,東西抵曰出沒之處,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