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以「大人」來對自己稱呼的,你文徵明算是第一個。
但問題是,歷史上文徵明也算是有節氣,拒絕寧王的徵召,眼光獨到,至少比唐寅那貨強……朱浩一直覺得,唐寅應召前應該不是不知曉寧王的野心,前去江西為紅顏多過其它,或許就是被婁素珍蒙蔽了雙眼。
這大概也是為何後來見到婁素珍,甚至是見到心儀女子時,唐寅都很扭捏的原因。
算不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朱浩道:「文先生客氣了。今日不過是例行一見,約個地方,回頭有事只管派人來知會……唐先生說,過幾天會有江南工匠到京城,到時望文先生引薦。」
「要的,要的。」
文徵明顯很欣慰。
自己既是給唐寅做事,又能接觸到新皇跟前的人。
相比於朝中官員勾心鬥角,文徵明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仕途前景,所以朱浩不用擔心他出去亂說。
也沒人會在意這樣一個「小人物」。
儘管文徵明在文壇中地位不低,但在官場,文徵明連個屁都不是,考中舉人或還有一點社會地位,一個生員能幹嘛?
去當個教書先生,連那些豪門大戶的門都進不去呢。
……
……
朱浩給文徵明留下聯絡方式。
現在朱浩給了文徵明一個聯絡人的身份,儘可能從江南招募一些士子和工匠,為自己所用。
唐寅和文徵明別的不行,在文壇的號召力還可以。
江南像唐、文二人這樣的落魄書生不在少數,鬱郁不得志,讀書人遍地的江南,有一點學問,會作兩首詩,提筆寫一幅不錯的書法,或是作一幅山水畫,便自詡文人,但距離士族階層差了十萬八千里。
這些人心比天高,命卻比紙薄。
都是眼高於頂的讀書人,本來就算考中舉人或進士,走上仕途,也未必有大好前景。
但現在朱浩給了他們一條捷徑,可以到京城走上官途。
朱浩又見了孫孺。
孫孺還是那副吊兒郎當的模樣,見到朱浩便抱怨:「先生,您讓我在國子監中多結交一些人,有什麼用啊?朝廷官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若我介紹的人都有機會當官,那我怎麼現在還在國子監廝混?」
朱浩不但用唐寅的號召力,從江南之地徵募士子,也試圖從國子監中尋找人才。
指望孫孺這個二愣子不可能,這件事更多是依靠公孫衣。
但從某種程度而言,公孫衣跟孫孺的能力半斤八兩,都不是那種極具個人魅力,能讓別人心甘情願投誠並為之所用的大才,在號召力上遠不如唐寅和文徵明這樣的名士。
朱浩道:「正統官缺,自然輪不到他們,但誰知以後朝廷會不會多出一批此前從未有過的官缺?」
「啥意思啊,先生?」
孫孺聽得很糊塗,「聽您話里的意思,先生以後要自己開個小朝廷?」
「就當是吧,你有意見?」
朱浩瞪著孫孺。
孫孺頓時沒了脾氣。
朱浩冷冷瞥這小子一眼。
其實有一點朱浩不是在敷衍和欺騙,他的本意就是要開個「朝廷」。
要改變時代,就得在朝中新設官位。
礦山、冶煉廠、大型工坊、船廠、火器場……這些不單純需要工匠,還需要行政和管理人員,若以後朱浩真有機會控制這些新衙門,當然需要跟朝廷原有的體制進行對接,指望那些傳統出身的進士?
他們能樂意?
這些人進了新衙門能好好辦事?
這些新衙門裡,要的可不是職業政客,最好是一群鬱郁不得志的讀書人,給點陽光就燦爛的那種,比如說文徵明。
讓其能看到希望,在新衙門裡做得好,將來有機會躋身朝廷中樞,升到高位,跳出科舉的框架而找到另外一條上升的途徑,換個方式實現讀書人當官、為國為民的理想。
只有這群人,才會甘心為朱浩賣命。
此設想,朱浩在朱四尚未當皇帝前,就與其提過,得到朱四的大力支持
第634章 自己開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