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並不關心,依舊全神貫注在奏疏上。
扶蘇臉上露出一抹猶豫,咬牙道:「兒臣之所以扣留下部分,是因跟嵇先生有過約定。
」「嵇先生出策,但要收取萬一的報酬。
」「兒臣兒臣前面未經父皇准許,私自答應了。
」「請父皇治罪。
」殿內肅然無聲。
扶蘇的緊張肉眼可見。
嬴政微微蹙眉,冷聲道:「這般小事,你自己決定即可,不用知會朕。
」「多謝父皇。
」扶蘇連忙道,他對著大案肅然一躬,繼續道:「兒臣兒臣前面剛從嵇先生處回來,嵇先生提到,大秦若將『官山海』之策推行到全國,齊地恐會生出異樣,齊地山海豐富,藉此為生者眾多,恐會心生不滿,兒臣想請父皇多加注意。
」「以免齊地之事牽連全域。
」「望父皇斟酌。
」嬴政抬起頭,默然的盯著扶蘇,最終點頭道:「朕知道了,會讓下面官員注意的。
」「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兒臣沒有想說的了,只望父皇能多加警惕。
」扶蘇躬身一禮,隨後道:「兒臣告退。
」扶蘇緩緩退了出去。
等走出了宮殿,他可謂百味俱生。
有如釋重負,也有歉疚自責,空蕩蕩若有所失,沉甸甸憂思泛起,有痛悔之心,也有追悔之念,亂紛紛糾葛,在心頭繚繞。
他其實很想多說幾句,只是最終都忍住了。
他知道有些話不宜多說。
點到為止即可。
始皇非比常人,定能洞悉其中險惡,甚至是早已明白,才這般不以為然。
扶蘇轉過身。
朝著大殿躬身一禮。
而後轉過身,大步離開了。
殿內。
嬴政不知何時已停筆,望著空無一人的大殿,喟然一嘆,低聲道:「積微,月不勝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
」「」「小事之至也數,其懸日也博,其為積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懸日也淺,其為積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王者敬日,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後戚之,亡國至亡而後知亡,至死而後知死,亡國之禍敗,不可勝梅也。
」「荀子之學,實乃深刻。
」「大事,小事。
」「朕這些年宵衣旰食,未曾疏忽一件大事,而今整日為小事操勞。
」「或許正如荀子所說,天下自古以來,哪有那麼多大事,但又有多少人會在意小事?」「大秦歷代先王,不曾遺錯大事,徵發,盟約,滅國,變法,靖亂,無一例外,竟皆處理的妥當。
」「但法令推行,整飭吏治,批處公文,治災理民等實在小事,卻是大多輕慢疏忽了,以致大秦政律荒廢,即便朕這些年專務內政,終究難改其頹,臨渴掘井,註定只能匆匆應急,根基虛浮。
」「朕有心力挽狂瀾,終究是難以得成。
」說著。
嬴政望向殿外的瓢潑大雨,眼中閃過一抹決然。
冷聲道:「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則從君,君無勢,則自去,這是天下的道理。
」「朕是皇帝。
」「與天齊平,豈能為束縛?」「六地?商賈?」「朕倒想看看,爾等宵小,又能如何。
」嬴政目光冷冽。
心中卻生出了一股豪氣。
這些年他臨案奮發,內心卻是很躁動不安,躁動不安的根本,便是對陷溺瑣細政務的忍耐,對一個胸懷天下大志的君王而言,終日處置政務消失,簡直是一種折磨,若非他長期磨礪的強毅精神,只怕早已忍耐不住。
眼下嵇恆的出現,卻給了嬴政轉機。
以商破局,除舊立新,以瑣細之微,一步步攀上大業峰巔。
這跟荀子的《強國篇》何其相似。
困難,對嬴政而言,從來都不怕,他更不希望的是,自己終日困於瑣事,難為大事抉擇。
而今有了方向,對嬴政而言,前路豁然明朗。
他需要讓自己擺脫沉沉暮氣,而非是陷入永無止境的補漏之中。
相對於扶蘇的焦慮,嬴政卻是分外平靜。
仿佛六地之事,對大秦是微乎其微,只會造成些許波動。
心性異常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