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這一套。
尤其那在奉天省內顯露出的神跡,分明就是在印證,張金鑾才是祖龍真正的法統繼承者。
否則,如何解釋他能駕馭祖龍的神機遺蛻?
於是這一刻,人道洪流再次被分流。
湧向張金鑾的份額,一躍成為三人中最大的一股。
而本就在放出神芒有所異動的大量祖神碎片,此時紛紛鬧出更大動靜,似乎隨時要響應張金鑾的呼喚。
此人登位,也的確是一個信號。
元明真有言:方士十二帝,雖各自獨立,時常互相吞噬亂戰,但在扶持人皇此策上,共計分成兩派,各以李萬壽、劉沛為首,擇選出姒洗心張金鑾二人。
派首既已動作,後面的皇帝們自然不會再猶豫。
站隊,開始了。
帝都、奉天二地,一場接著一場的「神跡」開始瘋狂上演。
每一種神跡出現,都代表著有一位曾開創過新朝的皇帝從域外回來,並表態支持姒洗心和張金鑾中的一人。
數十億人,都看的是眼花繚亂,心潮澎湃。
尤其是後面的那些個皇帝,明顯是更無恥些,除了自身道化境界所附帶的神跡外,更利用自身在長生天朝的權柄,將自己當皇帝執政時的一種種功績,全都顯化了出來。
等同於是強行幫助數十億人,複習了一遍歷史書,回憶了自己生前的功勞。
哪怕陶潛能看穿這些皇帝如今的本相,卻同樣否認不了這些。
那一幕幕,直接便將「天鳳銜書」帶來之震撼抵消。
且隨著這些皇帝重現世間,那已崩解的禁法結界,那大量碎片,漸漸開始互相響應,一張無比龐大籠罩七十二省的諸天星辰羅網顯現出痕跡來。
無需這些皇帝自誇,禁法本身,似就有描述功能。
正常而言!
描述評價,該是有褒有貶的。
可此時分別在帝都、奉天響徹的那一種種「歷史評價」,皆是經過這些墮魔皇帝挑選的。
只有褒,無有貶低。
先是帝都,當那第三位始祖皇帝現世表態支持姒洗心,立有恢弘道音響起:
「趙玄郎!」
「乃趙氏太祖也,以勤勞定天下,累著戰功,肅清寰宇,仁厚建國,篤尊聖道,式著君德。慎獄恤民,懲奢塞源。身端化本,大哉王言……」
不等所有人消化,奉天亦有道音響起。
這一回出現的,算是陶潛以及祖龍社一眾人的老熟人。
「楊龍犀!」
「乃楊氏太祖,綜帝生平,惟用刑失之嚴酷;其勤政愛民,則實出天性,儉德尤古今所無,故其時國計之富亦冠絕古今焉。其於四夷,則志在攘斥之以安民……為萬民計,朕欲立張金鑾為新朝人皇。」
「賜祖龍兵符!」
「賜楊氏寶庫!」
……
「司馬仲達!」
「乃司馬氏太祖,以天挺之姿,應期左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朕本已修得神仙道果,今聞長生結界破碎,自域外歸,欲立姒洗心為新君人皇。」
「賜祖龍聖袍!」
「賜司馬氏寶庫!」
……
「薛禪汗!」
「乃薛氏太祖,遂辟雄圖,混一中外,德威所指,無遠弗屆,建號立制,垂模一代,崇儒察奸,旋用旋敗,英明克斷,用無祗悔。」
「為萬民計,朕欲立張金鑾為新君人皇。」
「賜祖龍寶刀!」
「賜薛氏寶庫!」
……
「宇文黑泰!」
「乃宇文氏太祖,知人善任使,從諫如順流。崇尚儒術,明達政事,恩信被物。能駕馭英豪,一見之者,咸思用命。」
「朕本已成仙,如今自域外歸,欲立姒洗心為新君。」
「賜祖龍戰戟!」
「賜宇文氏寶庫!」
第四百九十章 人間神跡,七帝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