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還動員了禮部小金庫給所有人都發了筆獎金,以示慶賀。
皇帝欽點了會試的正副主考官,其中主考官為四人,副主考官為九人,四名主考為中書右侍郎房玄齡、尚書左僕射杜如晦、門下左侍郎魏徵以及含元殿大學士溫彥博。
九名副主考,也皆是三品以上紫袍大臣。
四位主考官,皆為宰輔,可知皇帝對此次考試的重視。
兩千三百名取得解額的舉子在京參加禮部會試,六京二十餘道加上國子監的學生,要在此角逐出二百三十名進士。
十取一。
雖然比起秀才的三十取一,舉人的二十取一,這無疑還要錄取率高些,可能走到洛陽貢院的這兩千三百人,哪一個不是了得的考生。就算是從國子監中取得解額的那八十名舉人,那也是從一萬多名同學中廝殺出來的。
國子監一萬二千餘名學生,因為多是貴族官員子弟,所以八十個解額競爭一樣十分激烈。
考試分為三場,三日一場,所有考生皆在同一個貢院考場。
進去前要搜身,不得攜帶任何東西進入,連身上的衣服都不准帶入,統一由禮部發給衣服被子、紙筆墨硯,甚至是蠟燭等。
每個考生在貢院裡有一個單間號房,考試時吃住都在這個半封閉的小號間裡,不得離開,吃喝拉撒睡全在裡面。
貢院外更是早早就由禁軍封鎖,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連給考生們送的飯菜,都是由封閉在貢院裡的禁軍負責。
考完卷子上交後,交給專門的抄卷人負責對卷子進行抄謄,然後糊名。最後送到閱卷官員那裡的卷子,根本不會再有絲毫考生信息透露。
考官們根本不知道閱的卷子是誰的,名字全被封住,甚至所有字體都是一樣的。
而且所有的考卷都是要交叉審閱,最後還要再交給四位主考官總裁那裡,對每份卷子一起審核。
這最大可能的避免做弊的可能,絕不會再出現如隋朝時科舉那樣,考官以考生的身世、名聲等為主要依據來錄取士子,故此今年科舉的士子們,也根本沒有必要如以前那樣,到處去拜訪那些貴族高官或名士們,投自己的詩賦干謁以求名。
會試考試後進士不定排名,只是錄取二百三十名進士。
至於排名,得由最後的殿試上皇帝欽點。
一連數天的緊張考試過後,考生們出來了,但貢院依然封閉著。
閱卷的三十名同考官、九名副主官、四名主考官,還有許多負責謄寫、糊名等的吏員們,都還封鎖在貢院裡。
十三名主副考官,經過連續三天的商議之後,終於評出了最終的二百三十份進士卷。
「就按這個順序揭去糊名,上呈天子吧。」
雖說會試後進士不定排名,但說的是正式的排名,在殿試考試出來前,其實會試閱卷後也會定一個第一名,稱為會元,其餘皆稱貢士。
「請秘書監、內侍監、殿中監、禮部尚書、御史大夫前來,一起開啟封印!」
五位紫袍大臣進入貢院,他們負責監督見證,親眼見證試卷糊名打開,同時調取原卷核對。
「快看看會元是誰!」
「肯定是馬周!」
五名大臣沒有參與閱卷,但也都估摸著這次的會元極可能是馬周。
當那份被判定為會元的試卷糊名揭開之後,上面的名字顯出。
「哇!」
「果然!」
「真是馬周馬賓王!」
「這傢伙,了得,這已經是連中五元了,金殿之上,只怕還要再中個狀元,這是連中六元啊!」
「六元高中,此子將來必為宰相,前途無量啊。」
連房玄齡也忍不住對杜如晦嘆道,做為隋朝時的進士,房杜二人也是科舉出來的,可當初的科舉跟這次的科舉那是完全不同啊。
若是按現在這樣的流程規矩,他們都不知道,若是除去自己家族的名聲後,自己還能不能高中進士。
如馬周這樣,能夠一路五元的傢伙,真是太逆天了。
「怪不得此子陛下授他八品他不肯,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