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世家豪族的意圖很明確,國資司回購力度的減弱,說明了三點,一是國資司可能經過之前迅猛地收購,資金不足了。二是國資司在李沐遇刺之後,內部出現了意見分歧。三是李沐幾天未曾露面,且攝政王府披孝,可以判斷出李沐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綜合上述三點,世家豪門一致認為,可以操作一波次,用來填補之前的虧空。
雖然上疏彈劾李沐、韓仲良,連帶著劉洎都彈劾進去了。
可這麼多天了,除了許敬宗來核實過一些問題,朝廷遲遲沒有動靜。
要知道,這可是劉洎傳皇帝口諭,世家豪門才串聯在一起鬨抬田產價格的。
如今遭受巨大虧損,總得找補回來吧?
就算之後皇帝要追究,用此藉口也能堵回去。
皇帝歸皇帝,錢財歸錢財,這一點,世家豪族分得很清楚。
就算皇帝,也不能搶人錢不是?
所以,世家豪族決定發動這次田產價格戰,將價格壓下去,再從低位買回。
正因為有了共同的利益目標,世家豪門之間空前的團結。
他們在長安和各州集體同時拋售手中的田產,直接將價格打回李沐救市之前的價格。
長安地價從二十二貫左右回到了十一貫附近。
一時間,坊間一片哀鳴聲。
只是與之前不同的是,世家豪門此次集體行動,是由他們自己發起的,心中有底,再加上他們只為求財,不為謀反,所以,他們名下的工坊都沒有解僱工人。
這不是因為他們心善,而是擔心日後被朝廷追究起來,有個說辭。
畢竟操縱市場是為利,大量解僱工人,造成混亂這就是蓄意謀反了。
所以,這次的暴跌雖然勢頭兇猛,但造成的混亂遠沒有之前那麼大,至少沒有失業百姓去圍攻官府衙門。
只有之前跟風買地的百姓承受著價格暴跌的煎熬。
這些買地的百姓一部分是買回自己耕種的,一部分也是想買入之後,等價格高點賣出,賺點差價的。
而這部分百姓,顯然是抗不住這波迅猛的暴跌的,他們紛紛跟風賣出。
百姓的跟風拋售,使得價格當日就創了新底,長安的田產價格破十了。
次日一早,世家豪門繼續打壓,以一畝九貫的價格,紛紛拋出萬畝、數萬畝的賣單。
此時,已經再無人敢去交割田產了。
東、西兩市的交易市場啞雀無聲,只有世家之人,得意洋洋地高呼著,「良田賤賣,九貫一畝,當場交割,要多少有多少。」
諸如此類的話,激盪在百姓的耳朵里。
此時,大批的國資司人員湧入東、西兩市。
對所有在賣的拋售單子,全部收購。
不論價格、不論優劣,只要有田契,一掃而空。
這個時候沒有電話,通訊全靠人力送信,要不就是吼。
等世家豪門聞報發覺不對的時候,派出去拋售土地的人,他們手中的田產皆已被買走。
不僅長安如此,各州也皆是如此。
現錢交易,當場交割。
國資司一慣的作派。
世家豪門遭此劇變,損失不可謂不大。
加上之前所損失的,恐怕真得輸得連褲子都沒了。
可問題是,國資司並無任何違規之處,一個願買一個願賣,世家豪門欲哭無淚,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
十幾家世家、士族一商量,最後的泄憤方法就是上書朝廷,懲治不法。
此不法可不是國資司,而是針對尚書右僕射劉洎。
世家的邏輯很簡單,如果沒有劉洎派人傳皇帝口諭,讓他們囤地哄抬價格,就不會發生之後一系列事件。
既然如今輸光了家底,那麼朝廷自然該承擔一部分責任。
如今最後的得利者是國資司,而國資司是皇家銀行名下分支。
誰人不知,皇帝是皇家銀行的最大股東?
也就是說,皇帝是此次事件中最大受益者之一。
從陰謀慣例來說,誰受益便是陰謀操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