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居民屯田,得了楊鶴的賞識。
緊跟著平涼府的知府就被羅汝才和楊承祖架起來的金蟬子弄死了,當時出殯還是劉承宗在平涼城給辦的,很風光。
如今劉承宗想來,蔣應昌能坐上平涼知府的位子,恐怕靠的還是他剛領兵西走,別人沒人敢到平涼府上任的機緣。
當然,崇禎爺用人不拘一格的優點也不得不提。
崇禎缺點不少,但在用人方面確實不講出身,不受那些條條框框約束,唯才是舉。
在這個角度上,蔣應昌一介秀才出身的知縣,被越級提拔為知府,崇禎對蔣應昌有知遇之恩。
因此劉承宗也不願去強硬地推蔣應昌一把,逼迫他做出效忠選擇。
萬一把他逼死,反而不美。
更希望使用類似韓城左懋第那樣的柔和手段,反正兵馬已經進駐平涼,陝西姓劉的大勢也無法更改,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就足夠了。
劉承宗挑挑眉毛,對韓王問道:「殿下想問的,是韓藩吧?你若想回大明,我准你捲起家當進駐韓城,如何?」
說罷,他還補了一句:「你可別覺得我沒誠意,陝撫練國事現在還在武關躺著呢,我的人送到那,送葬隊根本沒法出武關,河南、山西的瘟疫鬧得厲害,我讓你過黃河就是害你。」
韓王向後靠著深吸口氣,他總覺得,劉承宗對他的智力水平有所低估。
當然低估可以理解,劉承宗把西北所有人都耍得服服帖帖,他也並不覺得自己比劉承宗智力水平高。
但低估的有點太厲害了。
他當然知道劉承宗不會害他,以劉承宗之武力,捏死他就像捏死螞蟻一樣簡單,要害早害了,根本不必等到現在。
問題是你給本小王扔到韓城裡面又有啥用呢?將來還是遲早要變成元帥府的地盤啊。
總不會你覺得韓王就該進韓城吧?
這可是兩個韓國啊。
明朝韓藩這個韓,是周王分封姬姓諸侯時,封到開原做東夷長的韓侯國。
而韓城的韓,則是韓侯國被商紂王的叔父箕子所建立的朝鮮國攻滅之後,韓侯國後裔姬武子跑到晉國做家臣,受封韓塬,而後三家分晉,建立韓國。
韓城除了沾了個韓字兒,跟他的藩國根本不相關。
「我不過黃河,我就」
韓王說著,面露難色,看看劉承宗,又眼神躲閃地低頭,半晌才抬頭道:「我就跟著大帥了,大帥要不給我封個官,我也有個位置,不然我慌啊。」
劉承宗明白了。
韓王的擔憂,他十分理解。
至少截至目前,元帥府對明廷宗室的處置烈度仍然控制在比較低的水平。
這跟劉承宗本人有很大關係,他從未有意識地處死一個或幾個親王、郡王,以此來增加威勢。
因為他只注重實際,他只要好東西。
錢、糧、人、地,至於明廷宗室的命,尤其親王、郡王的命拿走就拿走了,留下就留下了,他無所謂。
反正也沒啥大用。
但到如今這個時候,韓藩就已經成為元帥府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劉承宗眼下處理的事情太多,原本顧不上韓藩,不過如今韓王既然來了,他正好也想聽聽韓王的想法。
他說道:「過去韓藩祿米,是陝西在發?」
「是,鎮國以下至中尉女庶,近三千人,每季陝西應撥兩萬餘兩」
說著,韓王小心翼翼地看著劉承宗眼神,看他一副壓根沒打算給的樣子,連忙補充道:「不過也用不了這麼多,陝西經常欠個二三十季。」
「二三十,季?」
劉承宗仔細思索了一下這個時間跨度,心裡尋思,還得是宗室跟大明親。
這邊兵軍餉欠個三十多個月就頂不住了,宗室居然能撐三十多個季節。
怪不得劉承宗想到這,心想不對啊,便道:「那金蟬子呢?他都被餓得起兵了,你韓藩哪兒來三千人啊?」
「大帥,確實有這麼多人,金蟬子作亂的時候死了不少宗室,但很多宗室庶女都在城裡,以前快三千,如今也就兩千了
第六百四十章 禮部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