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聯合利華在成立以來的漫長時間裡,一直都是奇特的「雙頭怪獸」,擁有兩家母公司、兩個總部!
一個是英國的倫敦,一個是荷蘭的鹿特丹。
更奇葩的是,這兩家母公司的股票,居然分別單獨上市!
直到1996年,公司的管理權力,還主要由集團的特別委員會行使。
該委員會,由兩名董事長和一名董事組成。
且由於奉行徹底的本土化戰略,聯合利華在每一個國家市場,都設有全面自治的子部門。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僅在歐洲就有17個類似的國家分支機構。
這種結構,造成了職責不清、決策緩慢以及重複浪費等一系列弊端。
據說,要說服17個歐洲分部生產新產品,就需要花費四、五年的時間。
而這種現象,在楊飛的美麗集團里,是不可思議的。
美麗集團分廠眾多,遍布海內外,但就像一個人的神經末梢,都聽從來自大腦的指令,而這個大腦,就是楊飛。
聯合利華這種結構,還帶來極重的負面影響。
由於在每個國度的分支機構中,都要重複添置生產設備,直接導致聯合利華的成本構成極高,也無法取得同美麗集團一樣的規模經濟,更無法和寶潔相提並論。
多年以來,投資者一直呼籲聯合利華改革其複雜的管理結構。
由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1999年,聯合利華痛定思痛,終於發力,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重組。
聯合利華的高層,將這場重組稱之為「增長之路」。
主要的招數,包括與消費者的再聯繫,集中優勢品牌,探尋新的分銷模式,建立世界級的供應鏈,業務結構簡單化等內容。
為了實現增長之路,聯合利華做出了四個戰略層面的瘦身:
一是品牌瘦身。
聯合利華從2000多個品牌中,精選400個重點推廣,在我國重點推廣的還不到20個。
二是品類瘦身。
果斷退出非主營業務,專攻家庭及個人護理用品、食品及冰激凌等優勢系列。
三是企業組織架構瘦身。
把我國14個獨立的合資企業,合為4個由聯合利華控股的公司,此舉使得經營成本下降了20%,外籍管理人員減少了四分之三。
四是啟動梯度轉移戰略。
將尚海的工廠,逐步遷移到了內地。
為了和美麗日化並駕齊驅,聯合利華把工廠遷到了合州,要把合州發展成為全球生產基地,又在尚海先後成立了全球研發中心、全球採購中心及總部基地。
聯合利華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結構重組,其用意十分明顯。
那就是劍指美麗集團!
三年前,在聯合利華內部,已經將美麗集團列為大中華地區的頭號競爭對手。
現在,美麗集團的地位,再次上升,成為了聯合利華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
以前,聯合利華的目標,是和寶潔公司競爭。
現在,聯合利華的目標,是先誅美麗集團,再滅寶潔公司!
先誅潔白,再滅寶潔!
這樣的公司宣言,當然只在聯合利華內部流傳,並不為外人道也。
為了完成這一使命,聯合利華頻頻出招,應對美麗集團的防禦戰。
我們前面已經講到,在商場,能打防禦戰的,必須是行業的領先者。
在國內,美麗集團就是這個行業的頂尖代表!
也只有美麗集團可以打這場防禦戰。
有防禦,就會有進攻!
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的暑假,聯合利華和寶潔,其實都在憋大招!
聯合利華的管理層,深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爭精髓。
為了更好的了解美麗集團,聯合利華自然想到了挖人這一招。
就在聯合利華求賢若渴的時候,他們欣喜的發現,美麗集團的蘇桐離職了!
蘇桐在美麗集團的地位,那是有目共睹,很多人可能
第1229章 先誅潔白,再滅寶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