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好一張標緻的鵝蛋臉,輪廓勻潤,既不失秀巧又不顯得過於尖窄;造物優厚,賜了她櫻桃樊素口,且下巴頷上淺淺一道美人溝;鼻如玉蔥,玲瓏剔透;烏蕊絲般的眼睫輕擋住一雙秋波,眉色黑亮並未修成纖細,這使嫵麗的容貌更添幾分英氣。
果然不管她怎麼打量,那瑩白的面頰上都沒透出羞紅來。
王太后便對沈皇后道:「我都不記得是從哪本雜書上看來的了,那寫書的人評論美人兒,說世人往往都愛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仿佛女子面貌儀態需得十全十美才能稱之絕色,殊不知往往得有些缺憾,如目朗而睫疏,櫻口卻頷圓,小缺憾反而能顯大風情,我過去也常想,如西施不是也因病弱才有捧心之美?於是就信了他這套理論,怎知今日一見小顧,這樣標緻可人兒,五官面廓都無可挑剔,卻哪裡就顯得刻板無味了?縱然是古往今來存世多少大家所畫的仕女圖,筆墨之下都能成就這番絕色姿容。」
她便召召手:「皇后這也是第一次見小顧吧,過來一齊說說話,你妹妹的眼光不錯,看看小顧,果然和咱們今科的狀元郎,才真正稱得上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呢。」
沈皇后也果然過來,坐在羅漢床的另一邊兒,把春歸細細看了幾眼便莞爾道:「真是個齊全的孩子,既然母后喜歡,日後不如常常召她入宮陪著母后說笑。」
這話既無趣又功利,且十分讓春歸抗拒,但她也只好憋著。
忽而又聽一人說話:「姐姐這樣夸這孩子,也快讓她過來等我好好瞧瞧。」
說話的人是聖慈太后張氏,她是坐在另一張羅漢床上,身邊同樣圍著不少宮妃女眷,說這話時剛剛放下手裡的酒盞,才把眼睛看了過來。
莫說春歸,這下連沈皇后都緊張
起來,趕忙起身領著春歸一同過去,示意向聖慈太后行禮。
張太后今日並不是主角,所以春歸這才是正式禮見,需要行叩拜之禮,張太后也沒有喊免,也沒有賜坐,受了禮後並沒有當真「好好瞧瞧」,就對一邊兒的婦人道:「果然是個貌美的,我入宮這許多年,從先帝時起就見過不少美人,也只有顧氏還算能比鄭貴妃年輕時的幾分顏色。」
春歸倒見過那婦人,正是曹國公夫人,張太后的娘家嫂嫂。
曹國公夫人笑而不語。
但被張太后忽然提到的鄭貴妃,卻發出一聲冷哼來。
她的坐席相隔不遠,自然聽得清楚兩宮太后之間的交鋒,原本也只是冷眼旁觀,但既然被張太后點了名兒,就不能無動於衷了。
「要不是憑仗著有幾分姿色,哪敢那樣膽大妄為呢?」鄭貴妃冷哼之後就是一句冷語。
春歸只見皇后的手一下子就握緊了。
這真是再如何小心謹慎都逃不開冷箭傷人啊,春歸極其無奈……她就知道鄭貴妃還在為鄭琿澹打抱不平,不過聖慈太后又是為何有意挑起鄭貴妃的怒火呢?今日可是聖德太后的壽誕,難道還要當場理論那樁舊事的是非黑白?那自己可真算是名聲遠揚了。
忽又聽一人笑道:「太后娘娘就知道貴妃姐姐慣愛拈酸吃醋,這才說顧娘子也只有姐姐的幾分顏色,沒想就這樣,姐姐還能呷醋的?雖說咱們都知道姐姐這樣其實也是為了博兩位娘娘一笑,為壽誕增添幾分樂趣,不過姐姐也演得太逼真兒,顧娘子是第一回獲召,不知姐姐的性情,還怕她誤解了姐姐,心裡驚懼。」
春歸忍不住用眼角餘光循聲一溜,只見說話的人與謝昭儀是不相上下的年紀,眉眼間很能看出和安陸侯夫人的相似之處,更不說身後站著的宮人她早前還有過交談,於是清楚此人身份——應當就是惠妃了。
沈皇后像是終於平靜心情,也側過身對鄭貴妃道:「貴妃是在逗趣?連我都險些誤解了,以為貴妃仍因榮國公府三郎君的事耿耿於懷呢,這件事皇上已有公斷,且今日又是母后的壽誕,若不是惠妃提醒,我幾乎就要斥責你無禮挑釁了。」
這話雖是笑著在說,但警告之意仍然明顯,且還有暗示惠妃是在為鄭貴妃轉圜開脫的意思,意圖抹消惠妃是為春歸圓場的功勞。
春歸一聲悶嘆憋得愁腸百結,她幾乎沒說話,怎麼就成了風波人物?
「皇后不提這碴兒,我都沒想起來,小顧你過來,我聽說你曾經寄住在
第261章 兩宮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