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轉廠,從當時的長江飛機製造廠,轉到了現在的洞拐廠。
一般情況下型號轉廠都是個麻煩事兒,人員、圖紙、設備、工裝能折騰死人,偏偏又趕上特殊期,說不上弄得一團糟,但也沒好到哪裡去。
再加上運5又是五十年代末就開始生產的老型號,十幾年下來國內的保有量已經很大,洞拐廠把運5的生產理順之後方才發現,實際需求量並不大,年景好的時候不過三十多架,差的時候只有十幾架甚至是幾架。
這要分攤到月的話,平均下來三十多天才能出產兩架左右。
一個五、六千人的飛機製造廠,這個產量實在是有些可憐,可洞拐廠也沒辦法,國內的運五飛機保有量擺在那兒呢,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除非退役,才能用新機頂上。
至於出口,洞拐廠倒也積極,可數量卻很感人,搞了這麼多年也就幾十架而已。
這還是看在運5價格便宜才弄到的訂單,稍微有點實力的國家,連看都懶得看上一眼,沒辦法這款仿製蘇聯安—2運輸機的老式飛機性能真的有些過時了。
飛不高、速度慢、舒適性差、載重量還不高,若非皮實耐用,起降要求不高,加之國內遲遲沒有替代機種出現,軍隊和民航兩大用戶早就把運5送進博物館了。
產量不高,客戶需求度低,結果就是配套供應商的不積極,尤其是發動機,為運5配套生產活塞5發動機的廠子早幾年就更新了生產線,開始上馬渦輪軸發動機。
所以對活塞5並不怎麼上心,若非部委從中協調,人家早就把活塞5這條不掙錢的線給停了。
如此情形下,洞拐廠雖然不愁活塞5的供應,但配套廠交付的時間卻特別不靠譜,因此騰飛廠要的兩架運5造是造出來了,可作為動力的活塞5卻沒有按時交付,就只能幹等著。
說完來龍去脈,林光華喝了一口茶水,然後把湊到莊建業跟前,充滿誘惑的問:「我這麼一看,嘿嘿,這可是咱們的好機會,其他的機型我還不敢保證,運5咱們的設計方案絕對是最多的,怎麼樣老莊?敢不敢試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