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有不少人都在議論,中國騰飛是不是準備放棄與歐美航空巨頭們的協議,正式的繞過他們的封鎖,準備正式進軍民用幹線客機這個利潤率最高的市場……你看,這是我臨上飛機前,歐洲的先驅晨報發表的社論……」
眼看莊建業態度豁達,外事部門的領導也就沒那麼多顧忌,一邊說著,一邊從隨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英文報紙遞給莊建業,然後語重心長的說道:「企業經營方面的事兒我不太清楚,但作為一名外事部門的老人兒,這一次是我職業生涯來少有的能提氣的時候,所以,小莊,以我個人的看法,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固然有著通盤的戰略考量,但你這個中國騰飛的當家人心裡可要有個數,不能全盤聽國外那些航空巨頭的。
不說別的,我們之前供職的貝爾格勒就是典型的例子,八十年代的時候,他們可是有生產製造先進戰鬥機的,指標甚至不亞於法國空軍裝備的『陣風』,結果呢?國際航空巨頭的幾劑**藥下去,現在整個國家的航空工業的墳頭草都一人來高,直接被那些域外國家按在地上狠抽,這就是血琳琳的教訓呀!」
這是莊建業一天來第二次聽到類似的話了。
如果說王洪林的罵算是江湖義氣,那麼此時此刻外事部門領導這番站在廟堂高度的肺腑之言就是一種不加掩飾的規勸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無他,實在是中國騰飛的成立涉及面太大,影響太廣,不單單是國內,就是在國際上都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首先是波音、空客這些航空巨頭們。
怎麼可能會讓東亞地區出現一個極有競爭力的對手?於是在中國騰飛成立的前前後後,這些個航空巨頭們沒少施壓。
然後就是歐洲宇航和洛馬這樣的航天巨頭們,同樣不想看到一個極有競爭力的中國騰飛的出現。
於是乎,歐美的航空航天巨頭在中國騰飛成立之前,便通過各種各樣的途經,希望將中國騰飛限制在一個具備替代價值的配件供應商的角色。
也就是說,中國騰飛不是不能成立,但成立後不能生產研製航空航天平台,卻可以為歐美的航空航天巨頭們生產那些他們嫌棄的高污染、高能耗的髒活累活。
甚至不惜拿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個問題說事兒。
上層同意組建中國騰飛,除了持續推進改革的同時,加速航空航天的內部整合以外,最重要的戰略目的便是以中國騰飛去吸引歐美發達國家,特別是航空航天巨頭們的火力。
畢竟產業鏈最頂端的航空航天業務才是這些發達國家的命根子,一個空客,一個波音,可不是造幾架飛機那麼簡單,
而是以飛機為基礎,形成一整套覆蓋所有發達國家的高端工業產業鏈。
從澳大利亞的礦藏,到德國的機械設備;從日本的半導體材料到韓國的晶片製成;從英國的發動機到法國的工業軟體;從歐洲的精密加工再到美國的整套技術根源……
可以說航空航天產業幾乎將發達國家所有賴以生存的高端製造囊括其中的同時,也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劃出一道看不見,卻極難逾越的鴻溝。
所以會經常看到發達國家滿嘴的平等、博愛、自由,各種高大上的詞兒是一台接著一套,正確的一塌糊塗。
問題是這些個東西可都是要用真金白銀堆出來的。
掌握著航空航天高端產業鏈的發達國家當然不用為錢發愁了,這套產業體系只要正常運轉,嘩啦啦的金錢流水一樣往發達國家口袋裡流。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發展中國家行嗎?
說實在的就是發達國家敞開懷抱,讓發展中國家甩開膀子抄作業,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個腦袋迷糊,搞不清楚個所以然。
沒辦法,航空航天這東西可不是讓你看幾眼就能學會的,那是需要人才、設備、技術、工藝、基礎設施以及數十年如一日持續不斷的經驗積累……
不少發展中國家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哪有精力搞這些?
所以說當今世界就跟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結構差不多。
歐美發達國家就是世代公卿的士族階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要利得利,求名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