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久一些。」
皇甫遇聞言大喜:「原來李將軍早有安排,根據老哥對安審琦將軍的了解,此事他絕不會袖手旁觀。
他率數萬兵馬屯兵於安陽河南岸,本就是打算依託安陽河阻止契丹軍繼續南下。如果救下我等,可以嚴重地打擊契丹軍的士氣。相反,如果他見死不救,他軍中的士氣也會大損。日後在軍中,只怕也難混下去。
李將軍運籌帷幄,果然是一代儒將,難怪能接連取得忻州大捷,博州大捷兩場奇勝,名揚天下!」
李風雲哈哈大笑,皇甫遇這段話他聽得十分開心,心中得意之極。
又問道皇甫遇為何會出現在這裡,皇甫遇嘆了口氣道:「也怪老哥盲目自大,當初在鄆州北津,只憑兩千精騎就全殲契丹渡河兵馬,契丹人幾無還手之力,老哥就以為所謂契丹鐵騎也不過如此。
而且如今老哥受聖上扶持,手上握有五千精騎,便自以為天下無敵了。
所以,聽到耶律德光再次率軍南下,老哥我立功心切,心中一熱,不聽部屬的勸告,打算在漳河伏擊耶律德光。弄好了,說不定能再現鄆州北津之捷。
誰料到……唉,區區耶律天德一萬騎兵,就打得老哥丟盔卸甲,損兵折將,就連愛將杜知敏也落入了敵軍之手,幸虧兄弟們用命,才救了回來。
五千精騎,到如今,剩下不足三千弟兄,真是慚愧!」
李風雲又好氣又好笑,契丹鐵騎怎可小窺?小小的漳河又豈可與黃河天險相提並論?看來這皇甫遇虎將是一員虎將,但是卻不是一名智將,更非帥才。
注 1:皇甫遇,(?-947),常山人(今河北正定),後晉名將。前文所提到的鄆州北津之戰,就是他打的,因功授滑州節度使。所以此處李風雲才有此說。
皇甫遇此人生性粗魯,所以他的慕席都擔心以後被他牽連,紛紛離他而去。
史書上記載,皇甫遇與契丹人這一戰,是皇甫遇率數千騎前出偵察,至鄴縣 (今河北臨漳西南) 猝遇數萬契丹軍,筆者稍作更改,這樣更符合此人的性格。
這一戰,在耶律德光第二次伐晉的過程中非常重要,正是由於這一戰,契丹與晉國攻守易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