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當晚就到城南去轉了一圈這事兒,在賢王爺回驛館時他就知道了。
閔知府猜不到賢王爺是什麼意思。
是愛民如子的單純去看看連邊兩城災民在宜城內的情況?
還是以此行動來告訴他,邊城的百姓是賢王爺要護著的人?
為官者最是愛多尋思,閔知府也一樣。墊
他糾結了兩天後,還是為保險起見的決定,給兩城百姓落戶時多照顧邊城百姓一些。
無論賢王爺是愛民如子的視察,還是為邊城百姓撐腰,他這麼做就算是無功但也必是無過。
況且,他也不喜連城百姓。
倒不是說連城百姓都是刁民,可也著實是事兒多。
因為連城知府全城遷移的及時,所有連城的官紳富戶自也全都在;有些在宜城有親戚的暫住進了親戚家,有些有銀子的住進了客棧,但還是有不少跟著一塊的住在城南。
這不原本全是用來安置災民的地方,沒多久上下層就清晰分明。
連城知府在到了宜城後便重病不起,對於管理連城百姓已經是有心無力。墊
連城的其它官員們/宜城自然不會給予官職,沒曾想那些人竟是也不怎麼管連城百姓了,反而漸漸的成了那些官紳富戶們成了連城的管理人。
宜城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過來。
整個宜州只有邊城軍這麼一支軍一隊,宜城無兵,城內僅有不到兩百衙役,那可是有十幾萬的連城百姓。
強壓,怕壓不住會反彈;依律而行,那些連城的官紳富戶們多的是辦法和他們虛與委蛇。
總之一句話,污煙漲氣。
而邊城這邊,說實話,他得知邊城百姓也到達了宜城時,腦子都快暴了;再聽到裡面竟然還有白鶴國的災民,是差點沒當場昏死過去。
當時就有種吾命要休矣的感覺。墊
可賢王爺親自帶來的人,他一個宜城的小小知府,又豈敢將人擋在城外?!
沒想到啊,真真是沒想到。
沒有知府在,沒有官員在,也沒有所謂的官紳富戶,僅只一群的百姓和一群的災民,竟是那般的有秩/序且安分。
連城這邊,百姓每天領到的賑災糧要上交一半給所謂保護的人;而邊城這邊,賑災糧都是只有那些民間隊伍來領,他親眼看到那些人一粒沒剋扣的一家一家分發下去。
連城這邊,一言不合不是吵就是打;邊城那邊,一群啥都沒的災民,竟然在互相幫襯。
閔知府承認,他不是個好人。
可當時看到邊城那邊的情景時,他都觸動不小,回府後許久還平靜不下來。墊
當然,雖然他本意上已經偏向了邊城百姓,可該到賢王爺面前表功還是要來的,也許他一個狗屎運,就能入了賢王爺的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