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齊魯衛四國聯軍敗戎一戰中的出色表演,令齊僖公又覺得當初自己的決定太草率了。
當時因為世子忽拒婚,自己一不高興,就作出將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嫁給魯侯的決定。
不行,得彌補一下。
齊僖公的彌補辦法,便是要將另外一位才貌雙全的齊國公族女子許配給世子忽為妾。
他知道世子忽已經娶了陳國公主為妻,但男人,尤其是將來要當鄭國國君的男人,必須得有很多個妾。
現在齊國已經讓陳國人占了先,世子忽已經有了夫人。
世子忽的妾室,當然齊國得力拔頭籌了。
但令齊僖公再次顏面大失的是,世子忽居然再一次表示了拒絕!
齊僖公是什麼人?那可是山東最有實力的諸侯,你世子忽算什麼東西?至少還不是鄭國國君吧,怎麼那麼給臉不要臉?
齊僖公確實生氣了,但他不能因此而發火,畢竟人家世子忽是代表鄭國救援你齊國,並且在大敗北戎武裝中是立下大功的。
魯桓公在一旁靜靜觀察著齊侯與鄭國世子之間的這點事,這是他看到的第一個意外。
他隱隱預感到了什麼,以後這位鄭國世子繼位為鄭國國君,看他那個不鳥自己岳父老丈人的樣子,那以後的鄭齊魯同盟還會穩定的存在麼?
而且,如果齊侯真的不給自己面子,非得強行討伐紀國的話,那自己的魯國該怎麼辦?
紀國,至少是寡人姐姐嫁過去的國家,而且是魯國傳統盟國。
其實,哪怕紀國與魯國關係一般般,齊國如果真的吞併了紀國,那今後的山東豈不是齊國一家獨大了?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齊國在鄭國、魯國、衛國等諸侯的幫助下,反擊北戎侵略者取得大勝,全殲來犯之敵,斬殺兩名首領。
像這樣的大事,在那麼講究禮儀的春秋時代,當然得有一種特殊的儀式來慶賀。
齊僖公決定組織由鄭、魯、衛、齊參加的犒賞大會,而主持這次儀式的,是應齊僖公所要求的魯桓公。
齊僖公對魯桓公道:「魯國是諸侯禮儀之首,這次犒賞大會就請魯侯來主持了,相信魯侯一定會把儀式主持得既規範又隆重。」
魯桓公當然不會推託,這也是長魯國臉的好事。
犒賞大會的儀式中有一項是獻俘。
獻俘,是指將所俘虜的戎狄蠻夷戰士獻給東道主的一項儀式,如諸侯征伐戎狄蠻夷獲勝,可以通過向天子獻俘來彰顯自己的功勳。
這次抗戎之戰,齊國共向鄭國、衛國、魯國等三個諸侯求了援,但等衛國和魯國軍隊到達之前,戰事已經結束了。
所以,也只有在戰役中表現突出的鄭國抓了數百俘虜,那獻俘這一儀式其實就是鄭國向齊國獻俘。
代表鄭國向齊國獻俘的世子忽共獻了三百戎族俘虜,以及戎人兩名首領的腦袋,還有相關的兵器甲衣。
可想而知,在這樣一個隆重的犒賞大會上,世子忽出盡了風頭。
但接下來就出了意外,這就是前面我們講過的第二個意外。
因為犒賞大會上,齊國作為東道主,要向參會的鄭、衛、魯、齊等國軍隊中的大夫們賞賜食物。
賞賜食物貌似很簡單,只需將好吃好喝的分配下去就行,但這裡涉及到了一個先賞賜給誰的問題。
魯桓公是主持人,他嚴格按周禮來辦這件事。
那論禮的先後次序馬上就出來了,按慣例,往往是以各諸侯爵位高低來定次序!
於是,先是侯爵兼東道主齊國得到犒賞,再是侯爵魯國,再是侯爵衛國,而勞苦功高的伯爵鄭國則排在了最後。
魯桓公其實沒有錯,他是嚴格按周禮來的。
但魯桓公也把這個禮守得過於機械主義了,要知道,當時鄭國才是真正的中原第一強國,而且這一次又是居功甚偉。
世子忽不高興了,可以說是極端不高興。
在世子忽眼裡,這是魯國對鄭國的極端無禮!
世子忽當時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