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1627崛起南海 > 第1903章 三亞港見聞

第1903章 三亞港見聞

以觀港區全貌。」周恆行與李溰見禮之後,便主動提及了今天的安排:「三亞港區面積比較大,估計轉一圈下來正好到午飯時間。先說好了,我已經定好了地方,你們中午可別走,讓我來做個東!」

    周恆行安排的遊覽路線是在三亞港登船,然後沿臨春河逆流北上,至上游交匯處轉入三亞河,然後順流南下返回三亞港。這樣一圈走下來,差不多就能對三亞港區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了。

    「受限於本地的地理條件,三亞港的港灣要比勝利港小很多,這一點相信世子也注意到了。為了充分利用這裡空間,我們在兩條河流的沿岸也規劃了大量的碼頭,這臨春河兩岸基本上都是外來商人自行修建的碼頭,大大小小有上百個了。」

    登船之後,周恆行便熱情地向李溰一行人介紹起三亞港的狀況。其實有關這裡的情況,李溰先前在書面資料上看過一些,又聽李希說過一些,多少也算是了解一點。他知道這個地方要比勝利港開發得更晚一些,但與部分承擔了官方港口使命的勝利港有所不同,三亞港的商業氣氛更為濃郁,除了入海口附近這片港區是由官方修建並運營,兩條內河沿岸的諸多碼頭和各種設施幾乎全是私人產業,甚至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國商人在掌控。

    在海漢的有意扶持之下,大量商人在這一區域投入資源,圈地建港,僅僅只用了幾年時間,便將這裡打造成了三亞的一個新興貿易區。

    臨春河寬度不過幾十丈,李溰在船上很清楚就能看到兩側河岸上成片的倉庫和商棧,而且這些建築的頂上往往都做有極為顯眼的碩大招牌,甚至在一里地之外就能看到。

    「這些大招牌主要是為了進港的客商能夠方便地看到他們的目的地,因為這裡的碼頭實在太多了,必須要採取一些措施來獲得存在感。」周恆行向李溰解釋了這些招牌存在的理由。


    李溰問道:「聽聞本地每逢春夏多有大風,這些招牌到了風季,豈不是很容易被吹倒刮翻?」

    周恆行點頭承認了李溰的猜測:「的確是有世子所說的這種情況,不過對商人們來說,無非就是再花錢重新立一塊招牌的事。在我們這裡,只要花錢能夠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什麼大事。有錢製作這種大招牌的商人,都不會介意再多花一點錢在維護和修補上。」

    李溰聽了這話覺得哪裡不妥,但又說不上來,過了半晌才回過味來,是自己對金錢的認識與海漢人存在差異。不過這種分歧也沒什麼好爭執的,這裡是海漢人的地盤,那麼一切自然是照著海漢人的規矩在運行了。

    李溰想起昨天傍晚在前往勝利堡的馬車上,似乎也看到道路兩邊的店鋪掛有許許多多的顯眼招牌,令人目不暇接,這或許便是海漢做買賣的一種模式吧。

    不過沿臨春河越往上遊走,這些招牌就越少了,岸邊的碼頭密度也明顯比下游要低一些。周恆行對此毫不掩飾:「下游的地勢更好,所以扎堆的商家更多。但上游的開發空間其實更大,相關的費用也會更低,慢慢還是會有商家來這邊落腳生根的。」

    到了上游的兩河交匯處,臨春河東岸靠內陸的方向只有零星的碼頭了,取而代之的是遠處大片的田地。在臨春河的上游是大量的農業用地,除了國有集體農場之外,也有大量的私人種植園。而在這裡開設種植園的,幾乎都是第一批在三亞投資農業的商家,如今這邊的種植園都已經進入到收穫回報期,上游這些碼頭也大多是種植園的附屬產業。

    船從兩河交匯處拐進三亞河之後順流而下,李溰一行人又再次見證了從零零星星的碼頭到繁華港區的變化。三亞河下遊河面要比臨春河更寬一些,所以這裡沿岸停靠的船舶個頭也明顯要勝過了臨春河,李溰看到有幾艘船甚至比海漢海軍的探險級戰船還要大一些。

    也正因為三亞河的內河碼頭主要停靠大船的原因,這邊的私人碼頭數量反而是要比臨春河少一些,只有其三分之二左右,不過繁華程度倒是相差無幾。

    在駛回到三亞港官方港區的時候,李溰看到鹿回頭半島的江岸上也有顯眼的岸防炮台。不過比炮台更為打眼的是其上方那幾塊足足兩層樓高的字牌,「海漢銀行」四個大字直入眼底,進出三亞港的人恐怕很難有人能無視這碩大的廣告。



第1903章 三亞港見聞  
零點浪漫推薦:  
隨機推薦:  壞蛋之風雲再起2  仙都  神級插班生  劫天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1627崛起南海"
360搜"1627崛起南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