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野史,不過時下張七急需漢人進入緬北以調和當地的民族結構,就算沒有方中通,也能帶走一些人口,他的密探一早就進入到豐沙里,朱琳源等人隱名埋姓,自然不會以本來面目出現。
他們的首領是一個叫俞作敏的大明把總,出身於莆田少林寺,據說還是俞大猷的後人,他能將朱琳源保護的這麼好,顯然是忠於大明的,這樣的人物也值得見一見。
若是他現在掌控著雲南全省,他必定不會遷走這些人,而是會將他們留下來,徹底占據豐沙里,也算是為我大中華多掙下一份基業。
現在的他肯定不會這麼想,就算新設了四個宣撫司,他的人口也不多,必須要集中起來才行。
豐沙里是這樣,前面黎州的沐氏勛莊,乃至逃到越南奠邊府的大明軍民也是這樣。
當然了,這次經廣西而來的清軍規模之大,實力之強也是超出了他的預料,原本以為無論如何其主力肯定是在貴州方向的,但這一次清廷顯然是想另闢蹊徑,借著廣西多山的有利條件,瞞天過海,將大量兵馬布置到了廣南府方向。
時下雖然沒有全部抵達與廣南府一山之隔的鎮安府(德保縣)、安隆司(隆林縣),但早有準備的張七還是知悉了。
時下大明在廣南府的兵馬除了賀九儀的一萬五千人,就是馬寶的三千人,絕對不是清軍的對手。
因為這一次的清軍不禁規模極大,統兵將領也是精銳盡出,大有不拿下雲南不罷休之勢。
在山道上行走時,張七也是忍不住嘆氣。
「清軍如此威勢,自己也只能出動五千人,但自己南邊還有緬甸國,新成立的幾個宣撫司也需要軍力彈壓,能出動五千人已經相當盡力了」
不過,當他不斷回首,看到自己的炮兵攜帶的新式火炮時,這心裡頓時又有了信心。
作為陸師的野戰炮,他只製作了一種,不像水師那樣分了十公分、十二公分、十五公分、十八公分四種,特別是在滇緬老越之間的山地中,超過十二公分的火炮實在太過沉重,攜帶起來十分不便。
只有十公分、十五倍徑的青銅火炮,炮身、炮架、一份標準彈藥加起來也才三百七十斤,分開來運的話,一個獨輪車也就行了,爬坡時,一人在前面拉,一人在後面推也能輕鬆運上去。
這可是倍徑十五的火炮,雖然依舊有些缺陷,但終究比自己以前的那些短管火炮威力大得多。
時下是冬季,滇緬老越邊境處正是長達四個月的旱季,氣溫又合適,此時不將其亮出來更待何時?
閒話少說,大軍穿行在邊境大山里,五日後終於抵達了後世中國為寮國修建的一條由南至北連接雲南、寮國的高等級公路所在的豐沙里山間谷地。
按照糯康的說法,豐沙里還在谷地以東幾十里的地方,那裡更加隱蔽,更加難走。
張七立即下令就在原地歇息一陣。
沒多久,東邊山里傳來了一陣喊殺聲。
張七暗忖:「難道是寮國人已經對豐沙里展開攻勢了?按照密探的報告,豐沙里的青壯至少有五千人,寮國人對他們一時半會兒也是無可奈何,就算有北面鈕兀司的偉山配合也是如此」
於是便決定以靜制動。
沒多久,一小隊人馬從河谷地東側的山上冒了出來。
一見到那些人,張七頓時眼神一凜。
「雖然穿著當地夷人的短裝,但一個個都是光頭,不對,這是清軍探子!」
這一次,張七還是老規矩,突前的人馬依舊穿著清軍綠營的服飾,那些人一見頓時高興起來,都大呼小叫著跑了過來,自然被張七的人全部拿下了。
很快,那裡又出現了一支人馬,服飾駁雜,有穿著明軍服飾的,也有土人打扮的,呼呼啦啦上千人,他們甫一見到山谷里竟然還有這麼多「清軍」,頓時嚇了一跳,當下就要往回逃。
「且慢!」
張七努努嘴,高得傑便只帶了少數騎兵,抄起象徵著他南詔王身份的大旗奔了過去!
第53章 滇老越之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