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對了,建國之初不少大臣要求以老朱的家鄉濠州作為國號來源,咱學學楊堅,把濠州的濠字去掉三點水,就變成了「豪」了,怎麼樣?豪氣沖天吧?
老朱表示我識字不多,但文化還是有點的,你們別想騙我。得虧他沒同意,否則大家提起明朝的時候就不叫明朝,而是叫豪朝了。大豪朝、大豪軍、大豪皇帝……一股土豪味,掉價得很。
清朝的國號就有意思了,並非出自漢語。在滿語裡,大清其實是「代清」,意思是「至高無上之國」或者「善戰之國」,牛得很。當然,國號也遵從五行,元朝是水德,明朝就尚火德,以火攻水,把蒙元政權燒成了灰;「清」這個國號一看就是尚水德,幾桶水潑過去又把明朝這堆火給滅了。從五行輪迴來說,這個國號也是中規中矩。
現在大家知道了吧?國號不是亂叫的,裡面有很多講究,一個不留神就要鬧笑話。咱們漢人好不容易推翻了滿清,再一次成了這個國家的主人,自然應該找個霸氣側漏,一開口就能震到別人流鼻血的國號,萬萬不能隨便叫。
只是,想找到一個能讓大家都滿意的國號可不容易,中國的歷史長悠久的弊端就是,那些霸氣側漏的國號基本上都讓人用過了,想超越前人,談何容易?
大家開動腦筋,腦力風暴之下,什麼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都冒了出來。宋教仁就提議以「周」為國號,他認為這個國號好,周朝啊,八百年江山,西羌東夷兩大族群也是在周朝實現大融合,華夏民族就此誕生,還有比這更牛逼的國號嗎?
可李思明一臉鄙視。「周」這個國號聽著是很好,但是哪個政權敢用它作國號那純粹就是嫌自己命太長了!
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那些以周為國號的政權的遭遇:
南北朝時期,宇文覺廢西魏,改國號為北周,他肯定也希望宇文家的國祚也能像周朝那樣長,可惜事與原違,僅僅二十四年,北周就完蛋了;
中唐時期,武則天君臨天下,改國號為周,以周代唐,結果僅僅十五年,一場神龍政變就讓她的江山轟然倒塌;
五代十國後期,雄主郭威建國,以周為國號,史稱後周……大家猜猜這個政權挺了多久?答案是十年;
清初,吳三桂起兵造反,還是以周為中號,史稱吳周……這個比後周還慘,僅僅過了四年便連骨灰都讓大清給揚了。
看看這幾個政權那比日本人的丁丁還短的壽命,李思明對「周」這個國號真的感冒不起來,他可不想前腳剛建國,後腳就被人掀翻了。
「都別吵了,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眼看那幫老學究都快打起來了,李思明不想再浪費時間,直接來個一錘定音。
那幫老學究全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處在哪?沒聽過這麼長的國號啊!」
李思明說:「那是因為你們聽得太少了。知道英國的全稱是什麼嗎?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比這長多了!」
老學究們:「……」
好吧,他們確實是見識少了點,他們有罪。
「那出處在哪?立意是什麼?」還是有人不死心。
李思明說:「我自己想到的,沒有出處,立意就是……在這片國土上的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所以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時間,老學究們全都閉上了嘴巴,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手中的古籍應該撕掉了。
這個老長老長的國名被登到報紙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大家褒貶不一。總體而言,老百姓對這個國名是很喜歡的,共和啊,簡簡單單的兩個字里,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渴望。共和的根本原則是天下為公,國家權力是公有物,國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新的國名里,「共和」二字是重點,這就說明這個國家真的不會再有皇帝了,老百姓也能翻身作主,參與到國家事務中去,而不是被當成工具和消耗品來使用了,誰不喜歡?
呃,也不是誰都喜歡的,比如說那些仍然抱著舊一套不放的遺老遺少,他們就跟被戳了菊花一樣上躥下跳,尤其是康有為,一天之內接連在報紙上刊登三篇文章,把這個國名,把李思明給罵得狗血淋頭,通篇就一個意思:
共和什麼的簡直就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