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只是個還未領悟大乘佛法的小緇流,關於三教間的恩怨糾葛,我多多少少還是了解一些的。
所謂江湖廟堂,三教為長。
在陰陽家所謂的大九洲內,不管是中洲的大漢、南面的驃越、北面的大秦、西面的西域南北道,又或是東面尚未完全開化的倭國,都對三教崇敬有加。
原因無他,只因儒教、佛教、道教三教的教義、理念、門徒數量和社會影響力,對於執政君王鞏固皇權,助益極大,皇權藉助三教鞏固基石,三教倚仗皇權持續壯大,這讓三教在幾百年來,就如同三個從山巔滾落的雪球,越滾越大。
三教鼎盛如此,天下各處便出現了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道門聖人、佛教大師、儒家魁首,在各地備受尊崇,聲望絕倫,諸如一顯的師傅一禪大師、儒家大擎蘇御等人,在江湖上甚至達到了一呼百應的威望。
遙記十年前,中原地區恰逢大旱,百姓無糧可收,一禪大師在白馬寺聽聞消息,毅然下山北上,硬是說服了大秦的強勢君王苻毅,從秦國牽回了五千隻羊,短暫化解了危機。
就連苻毅這樣殺伐果斷、冷血無情的君王,都不管輕易觸犯三教逆鱗,三教的威懾力,可見一斑。
對外,三教絕世無雙,對內,三教之間,也是齷齪重重。
佛教自西域傳來,在那裡根深蒂固;大漢自武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在中洲可謂如魚得水,相比儒家和佛教,本土出身的道門,以方便秉持道法自然不願入仕,一方面出於無枝可依的客觀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則如無根的浮萍,四處飄零。
直到神武帝時期,道門在寇謙的帶領下,一部落腳大秦,創立靜月天宮,並為大秦改變風土氣象,被大秦頭狼苻毅拜為國教,道門在萬千世界中,才算有了政治同盟和堅強依靠。
一山不容二虎,何況是三教這三頭猛虎。
道門在大秦『一道成快』,儒家和佛門在大秦的日子,可就不那麼好過了。
儒家素來鄙夷大秦為蠻夷之邦,所以並沒有在秦國花上多少心思經營,與之相反的是,素來講求『天下一家』的佛門,他們在各國都頗有根基,『各國』中,自然包括了秦國。
統率大秦道門的寇謙,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在大秦朝堂站穩根基後,立即著手排斥佛門事宜,通過說服君王、煽動百姓、把控輿論、製造事端,佛門子弟在秦人眼中,很快變成了一群坐吃山空的國家蛀蟲。
大秦君民憤恨,在幾年前,頭狼苻毅下達了一道決定佛徒生死的命令,滅佛令。
這也就有了方才我在枝離村所見一幕。
......
此刻,我一個佛門中人,被百餘秦軍層層圍住,以我對秦人的了解,這片小樹林,應該就是我的葬身之地了。
明知必死之局,我的心中陡然生出決然之情。
聽到那持錘校尉問話,我臉若會紅,雙目圓瞪,厲聲反駁,「哼,既然你說我是南渡和尚,有何證據啊?」
「證據?本校尉就給你個證據。」
持錘大鱉用巨錘點了點我的腦袋,悠然道,「我眼中的和尚,終日躲於寶塔寺廟之中,細皮嫩肉,享人間供奉,哪裡會出來雲遊世間疾苦?所以,你是苦行僧恰巧來此這個藉口,根本不成立。其次,你看看你這行頭,與河裡餵王八的那群光頭不差分毫,說你不是他們一夥的,鬼都不信。」
我正要開口辯駁,旁邊士兵一個飛腳便頂到了我的腹上,疼得我說不出話,只能死死瞪著領頭的持錘大鱉,表達憤怒。
秦人生於苦寒之地,加上寇謙的煽動,在他們的印象里,佛門中人個個都是懶惰成性、混吃等死的傢伙,天下間沒有感同身受,在貧苦中煎熬的他們,只要一看到不勞而獲的和尚,便會無端生出恨意。
這股恨意,越來越濃,愈演愈烈,最後變成了無情殺戮。
我生的細皮嫩肉,所以,在秦軍眼中,我也是這樣的和尚吧!
持錘大鱉見狀,先是哈哈大笑,隨後怒聲說道,「佛講渡人,可竟一語不能踐,最後給了我大秦百姓好日子的,還是那些豁出性命的道士。陛下給那些道人榮華富貴,俺們沒意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