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被告看起來老實憨厚的很,也沒寫狀子,聽到蘇桐這樣問就連連磕頭:「青天大老爺,這冤枉啊。這女兒,不是我拐帶的,是當年我初娶了媳婦,媳婦早上出門時候,見他家抱著一個襁褓往山上去,襁褓內哭聲不斷,我媳婦好奇,跟著去了,見他要把孩子活埋了。我媳婦是個慈悲的,說這是一條命,哪能活埋了?跑出去問他家,才曉得他家已經生了三個閨女,這是第四個,說要活埋了,好讓女兒不敢投胎到他家來。我媳婦見他要把土蓋上,急忙把孩子抱在手裡,說就當這孩子死了,抱回去給她養罷,這才抱了女兒回來。他家還說,這樣一個晦氣,虧她一大早撿來了。」
這農人還沒哭完,原告就尖聲叫道:「老爺,他全是信口胡說。」說著這原告也跪下磕頭:「老爺,這狀紙已經寫的清楚明白,就是他家拐帶走了我的閨女。老爺,小的雖是個種田的,也曉得不能做畜生之行,我和我媳婦生了六個,前面四個都是閨女,這是實話,後面兩個是兒子,可小的也沒虧待了幾個閨女,老爺,老爺,這拐帶良人之女,是要砍頭的。老爺,小的只求把小的閨女還回來。」
被告又在那叫屈,蘇桐聽了原被告兩造的話,一時不好判斷,於是拍下驚堂木:「今兒天色已晚,待本縣退堂後仔細讀了狀紙,再行判案。」兩邊衙役高聲喊威武,蘇桐起身離開,離開之前,卻已經給一個衙役使了眼色,衙役會意,去換了衣衫就悄悄地跟在原被告之後離開。
原告一路走一路罵:「不要臉,偷了我的女兒,我這會兒打聽出來了,還敢不還來。」這被告用袖子擦著眼睛裡的淚:「這女兒不是我偷的,是你家不要的,我都養了十多年,人家聘禮都下了。」
「我三叔都說了,就是你偷的。」原告更加得意洋洋,還高聲喊:「都來瞧瞧了,這是偷了我女兒的人,這會兒,都告到堂上了,他還在這狡辯。」立即圍攏了人,衙役的眉微微一皺,也悄悄地隱在那聽他們各自訴苦。
蘇桐退了堂,來尋裘師爺:「這個案子,你瞧著誰更可信?」裘師爺的嘴一砸:「要我說,兩個都有可信的,也有不可信的地方。」
蘇桐點頭:「拐帶良人之女,罪名大了,同樣若這家人真不是丟了女兒,敢來告狀,還是原告,這罪名,也不小啊。」
「若是去問問鄰居?」裘師爺話話讓蘇桐笑了,點著那狀紙:「你瞧瞧,這兩家是什麼關係,都是住隔壁村的,算起來,還沾一點瓜葛親,這種事情,去問鄰舍等人,必定是有兩造都相幫的,也有兩造都不相幫的。」
裘師爺哦了一聲,難怪這樣難辦,不過,裘師爺剛要說話,就有人來報那衙役回來了,蘇桐讓他進來,衙役把看到的經過都說了。最後衙役道:「照小的瞧來,真是各自都有理,這件事,小的也不曉得,到底該聽誰的。」
裘師爺噗嗤一聲笑出:「你若能曉得,你也就當官了。辛苦了,下去罷。」說完裘師爺見蘇桐皺眉,就對蘇桐道:「那,在下就去打聽打聽。」蘇桐點頭,兩人又說幾句閒話,也就各自分開。
茭娘還在坐月子,蘇桐的晚飯就是蘇母讓人準備的,蘇母一邊抱怨兒子怎麼今兒回來的這麼晚,一邊問他到底是什麼案子。蘇桐把這案子說了,蘇母的眉皺起,把劉三嫂那天聽穩婆說的話全說了,最後還道:「今兒來添盆洗三的那些,我也問了,瞧著個個掩飾,裝作不知道那些小戶人家的事,可我覺著,這種事,她們難免會有耳聞的。」
蘇桐抬頭看著自己的娘:「還有這樣的事?」蘇母瞪兒子一眼:「你還是做父母官的,怎麼連這樣的陋習都不曉得?兒啊,我和你說,這種事,總是不對的。雖說是男子承繼宗族,可是若女兒家都死光了,天下哪裡還能延續下去?」
蘇桐急忙把碗筷放下,站起身對蘇母拱手行禮:「母親教誨,兒子知道了。」
蘇母把兒子拉起來:「那天我聽說之後,就在想,若是你出一個勸誡別人不要再溺女的告示,也不是什麼難事。可難的,是這件事以後再不會有。」蘇桐也明白這個道理,和蘇母商量,只是首先要讓人去打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是窮人家養不起兒女,於是狠心把來溺死,還是只因為是女兒就不喜歡,因此溺死,這是不一樣的。
裘師爺第二天果真變了裝束,前去打聽,他往那兩人所在村子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