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唐俊詞跟楊盛文搭不上,」文昭帝說,「估計唐俊詞是真糊塗。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不過,唐俊詞肯聽信一個小兒的提議,推進蘇杭春耕,確實也是有胸襟之人。」
「皇上用人准啊,這是我朝大興之兆。」老太監說,「楊繼業這個小兒,有這樣的膽魄,這樣的眼力?不過想來也是,楊繼業在蘇杭辦粥場,一直沒斷過,楊家不該有這樣的財力吧。
難不成他是用王府軍的軍糧?王府軍是小王爺領軍,這樣看來,這個楊繼業同小王爺劉浪是不錯的朋友了。這就是鎮邊王爺,為何敢令小王爺劉浪領軍前往蘇杭的緣由?」
「我想起來了,」文昭帝說,「這個楊繼業同劉浪之間往來,是從去年端陽文會期間開始的,據說楊繼業從魔教人手中救下劉浪,後來在六月六蠻族那邊,劉浪和楊繼業也一起去過蠻族祭祖。」
「還是皇上記性好,去年的事情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樣看來,王府軍走之前,劉浪可能就跟楊繼業說定了。楊繼業到蘇杭,辦粥場,賑災救人,唐俊詞是一府之首,應該是有感於文士的善心,才為楊繼業揚名。
楊詠石啊,這詩會不會是楊盛文所作?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皇上啊,我每當念出這詩來,心裡就熱熱的、鼻頭就酸酸的、眼睛就潮潮的,人老了,這心經不起年輕人折騰啦。」
「你在幫楊家說話,楊盛文給了你多少好處。」文昭帝笑罵一句,「這首詩為楊繼業揚名,那也是他有這份心。不管在蘇杭施粥、獻策,是楊盛文的意思也好,還是楊繼業自己的意思也好,寡人都不理會。」
「皇上,楊盛文再不堪,也不可能為兒子做槍手。楊家長子為國赴難,楊盛文從沒說一句話。老奴記著這一點,難忘記啊。」老太監不否認自己為楊家說好話的意思。
「這個楊繼業還不錯,就不知過幾年會如何。先不管了,三年後,讓他進京科考吧。」
「皇上,我替楊盛文謝過皇上隆恩。」老太監笑嘻嘻地說。對於楊繼業這個人,三年後有什麼表現,倒是不怎麼擔心。只要楊繼業在蘇杭按照如今的表現,自然不會令皇家失望。
對於文昭帝而言,記憶中如果留下一個人的名字,那對他而言就是非同尋常的事。老太監也知道,文昭帝對於人才的渴求,既是要改變文朝面臨的危機,也是要給劉家後人留下可用之才。
國祚延綿,那是需要子孫整齊,更需要有棟樑之才相幫,才能夠支撐起來。皇家傳續,為什麼皇家子孫多有爭殺?對文昭帝看來,沒有這樣的兄弟間爭殺,勝之而出,有如何能夠與整個文朝的大臣、大家族之輩爭鬥?
國祚傳續,本身就是你死我活,唯有在爭奪中勝出者,才具有更堅韌的心性,守住這份家業。
性情溫厚固然是好人,但不一定是好皇上,更不是一個好的守業者。
楊繼業這短短的時間,表現確實搶眼,可在文昭帝眼中卻又不過如此。文朝以來,到文昭帝後,國內總體趨於平穩,國力上升到一定高度。這樣的背景下,湧現出一批批才子,也是很正常的。
不少年少而才高的,也不在少數,但這些人長大後,能不能真正成為扛鼎之才,與之成長的環境、際遇、運氣等也是關聯的。
如果三年後,楊繼業到京城參加會試,能夠考出頭名,那才是真正的優勢。或許到那時候,楊繼業的前路才開始明朗。
對文昭帝而言七十五歲的時光,還能不能堅持到三年後,他固然不會去想這個問題,但客觀上卻是存在的。對於古代人,壽命普遍短,過六十的都屬少數,何況文昭帝還在皇位上,其辛苦和消耗,不是外人可知的。
對於楊家、對楊盛文,文昭帝自然顧念他為文朝所做出的付出,如果說朝堂需要楊盛文來做事,不過一紙詔書而已。對於楊家後人,會不會有傾向性照顧,目前文昭帝也沒有打算,因為他不想對外界透露任何傾向性的信息。
老太監把蘇杭傳來的文件收攏,準備離開。文昭帝說,「韓立仁怎麼樣?」
「皇上,韓立仁之女與楊繼業已訂親……」老太監故意提出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