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多力量大,僅僅一天時間,林川就讓這些輜重兵們,收拾出了一片十畝的農田出來。並且開始搭建古怪的鋼架,就像一個個長條狀的鐵籠子一般。
官兵們不懂頭兒這是要幹嘛,只當成了全新的訓練方式吧?畢竟在寒冬臘月去播種,古代還真沒這麼折騰人的,這塞外的風雪,今天不下明天下,收拾出來的農田必須天天清理,不然大雪隨時都能把它給重新埋回去。
林川雖然變態,但還沒有那麼變態,用這種無效勞動來折騰自己的兵崽子們。直到軍需官從軍器局裡拖來一車車透明的玻璃後,大家算是明白老大想幹嘛了。
只見在他的指揮下,田地上的鋼架間,被一塊塊透明的玻璃所填滿,頃刻間,十畝農田全被籠罩在了玻璃房子中,然後他在一間間玻璃房穿插布置了連通的鋼製管道,在其中充滿了流水,玻璃房外生火燒管,給水流加溫循環,沒有過去多久,所有的玻璃房內溫度達到了近十度,人在其中,哪怕不穿任何保暖之物,也一點不會覺得寒冷。
眾將士無不驚嘆自己的老大就是神人,竟然硬生生在這寒冬時節,搞出了可用以播種的溫室來。林川這才開始調和營養土,鋪設在農田之上,再將土豆種塊,埋於其中,澆了些水,就不再管之。
唯一要求輜重官的是,每天三班倒,安排人員來這田地外燒管道加熱,確保玻璃房室溫,不會讓自己辛苦種下的種苗活活凍死。而遇到風雪,則要小心刮去玻璃上的積雪,讓土地充分暴露在陽光之下。
當時間又過去了二十天,大明的司農司卿,加上一位戶部侍郎,一位工部侍郎來到土家堡時,正好趕上看見那溫室農田中,一顆顆長出翠綠嫩芽的土豆苗來。
司農司卿的眼睛都看直了,趴在地里來回左右地仔細端詳,已經年近七旬的他,雖貴為正三品的官員,卻常年在地中勞作,早已和農夫無二異。沒有人比他更懂春播秋收之事,甚至看看天就知道明天是颳風還是下雨,該如何處理田地事宜。
但他還真沒有見過在寒冬時節撒種子,在臘月里就發芽的神奇植物。其實最神奇的是不是土豆,而是林川布置的這恆溫玻璃屋,堪稱人類史上第一個溫室栽培技術,才能反季節的進行耕種。
土豆並不嬌貴,有些許肥料,適宜的水分加光照,剩下的就只有些許對溫度的要求了。
司農司卿激動地抓著林川的手,跪求他務必將這冬天播種的妙法交於他手,讓他可以帶回京師,向全民推廣。
林川想說,那你真是想多了,這種反季節種植,一套設備下來能把司農司卿的家給變賣了,也難以維繫十畝農田。不是為了趕時間育種,林川也不想這麼折騰。
這些天來,三位大人就近乎住在了溫室旁邊,白天黑夜的往地里鑽,甚至親自值守燒水的活計。紛紛拿著筆墨記錄下土豆生長的每天變化,還僱傭了畫師,將其各種形態都給繪畫成了圖鑑,方便日後給聖上查閱。
即便是過年的時候,三位大人的年夜飯都是在農田旁的窩棚里吃的。他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無法形容心中那股幸福的感覺。
只要不傻都清楚,他們正在幹的事情將改變大明的歷史,有了土豆這種農作物的推廣,整個大明百姓的飲食結構都會發生改變,過去幾乎年年各地都可能爆發的饑荒問題,也能得到根本解決。
這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功德,沒有人願意錯過這種機會。
林川也懶得管這三位大人,只是抽空會過來看看,安排點輜重官偶爾除除草就好。司農司卿都快感動哭了,他一輩子和農田打交道,就沒有見過如此好養的作物,幾乎都不用怎麼去管農田,想起來去澆澆水,施施肥,就再也不用下地幹活了。
等於蹺著二郎腿就把糧食給鼓搗出來了,省出來的時間,農夫完全可以去做工補貼家用,只要不是懶漢,便能在解決溫飽後,賺更多的錢財,改善自家生活,甚至是送娃娃去學堂念書,徹底改變家族命運。
林川無法理解這三位大人激動的心情,轉眼已來到了陽春三月,溫室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