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的路上劉淵的狀態,讓劉博異常的擔心,他不知道弟弟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問完他陛下的名諱後就便變的失魂落魄。
他想要問弟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是弟弟只是呆呆的往道觀外走去,根本沒有跟他說任何的話。
隨後他只能把弟弟護在身後,慢慢的走回自家馬車上,這一路可把他給急壞了無論他問什麼,弟弟一直就是一副呆呆的表情。
眼看著馬上就要回府,如果弟弟這個樣子被父親大人和娘親看到,那二老還不知道要擔心成什麼樣子。
幸好在馬上快要到家的時候,劉淵總算是從自己的臆想中恢復了過來,不是他經不起風浪,而是十幾年後的那場風浪太大。
在回來的這一路上,他想到了無數種可能,第一時間他就想到要向朝廷舉報,可是證據呢?
人家現在黃巾道只是傳道,施一些符水救治窮苦的百姓,根本沒有絲毫要造反的跡象。
而且就劉宏那個德行,就算自己向他舉報又能怎樣,張氏三兄弟在朝廷中可是很早便開始營造自己的勢力。
要不是在他們起義前夕,張角的弟子唐周叛變,才導致張角無奈之下倉促起兵,說不定以後連曹、劉、孫三足鼎立的局面都不會出現。
張角很有可能登上王庭,開創另外一個朝代,這麼大面積的反叛,劉淵不相信劉宏的朝廷事先一點風都沒收到。
肯定是有人把黃巾軍的事壓了下去,才導致黃巾慢慢做大,他又不是唐周身上根本沒有張角造反的證據。
估計他剛剛舉報上去,等待他的就是黃巾內應的屠刀,而且他只有三歲,誰會相信一個只有三歲的孩子的舉報。
到時候別沒把黃巾告倒,還把自己的家族給連累了,那才叫真的冤呢!
既然不能舉報那就直接逃掉,可是這是一場席捲了整個大漢的浩劫,他除非能逃到漢境之外才能躲過。
可是問題又來了,自己的父母雖然疼愛自己,可是也絕不會對自己的意見盲目的聽信。
自己該如何說服父母離開涿郡,放棄家族的根基,逃到世人眼中的蠻荒之地,如果他貿然開口,說不定父母還以為他又病了呢。
現在大漢周圍與漢接壤的鄰居,沒有一個善茬,自己一家人逃過去,再被別人抓住當成奴隸,那豈不是生不如死!
要是遠遁海外那倒是也有不少去處,可是他們一家人又不是鳥、沒長翅膀,飛不過那一望無際的大海。
而且現在的航海技術哪有那麼發達,造船技術同樣也非常落後,甚至於他手裡連一張完整的海圖都沒有。
這要是上了船,一家人葬身魚腹的可能性,比起到達海外要高出無數倍,所以躲是不現實的。
幾乎是無路可想的劉淵,最後的一個想法就是,既然告不了、躲不過,那麼還不如勇敢的面對。
最起碼他比別人有優勢,他知道黃巾起義的具體時間,他知道黃巾軍的弱點,甚至他還知道不少黃巾軍重要的據點。
同時罰天這個時候進入到了劉淵的腦海里,他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罰天,這個別人絕不會有的系統。
大不了找一個靠得住的主公,劉淵相信在他的幫助下,自己未來如果投靠他人,那麼這個人會很快一統天下。
可是到底投靠誰呢,曹操、劉備、孫權,他只有這三個選擇,可是無論從哪方面看投靠這三家都不現實。
按理說投靠曹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是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如果自己表現的太過,那麼曹操以後絕不會放過自己。
投靠劉備那更是扯淡,他們劉家在涿郡家大業大,投靠那個半生飄零的傢伙,還不把自己家給折騰散了。
投靠孫權也沒多大的可能,按照孫權的歲數,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轉筋著呢,而且孫堅日死後,孫家攀附在袁術手下。
想要投靠孫家那可要數十年後,至於說別的諸侯,根本沒有投靠的必要,萬一他們被滅,自己家豈不是跟著倒霉。
思來想去劉淵決定自己先干,最起碼要有保護自己家族的能力後,再慢慢的選擇日後投靠的目標。
要想讓自己的投靠,顯得更有價值一些,他必須要先顯露出自己的價值才行!
自己有罰天
第十六章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