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何人?所為何來?」
雖然一百餘騎英姿颯爽的遊俠兒翩翩而來,但由於人數較少,身為別部司馬的項遼倒也不畏懼,率領了五百士卒列陣相迎。親自提刀立馬,立於陣前,大聲喝問。
當先一匹白馬奔走姿態瀟灑從容,猶如白龍出海,馬上端坐一年約二十出頭的青年儒士,一身粗布青衫,頭裹幘巾,相貌清秀。
一邊策馬奔騰,一邊大聲喊話:「將軍休要誤會,都是自家人!某乃潁川徐元直,蒙弘農王殿下留書召喚,欲往酸棗投奔。聽聞太后鳳鑾北上,故此前來會合!」
項遼可不管來人說什麼,下令射住陣腳,萬一對方使詐,利用戰馬的衝刺力殺了過來,打本方一個措手不及,那結局就難以預料了。
「諸位暫且留步!」
對於官兵的擔憂,徐庶也是理解,隔著百餘丈連聲唿哨,招呼身後跟隨的遊俠兒紛紛勒馬。
看到徐庶以禮相待,項遼稍稍心安,大聲道:「來人既然自稱是受到弘農王召喚,可有憑證?」
徐庶打馬出列,自懷中掏出去年劉辯留下的書信,朗聲道:「某這裡有一封弘農王殿下的親筆書信,麻煩將軍拿去交給太后過目,想必定然認識筆跡。」
士卒上前從徐庶手裡接了書信,然後拿去交給何太后辨認筆跡。不大會功夫返回拱手道:「太后說了,此書信的確出自於弘農王殿下之手,請徐元直先生到鳳鑾前敘話!」
徐庶自從去年殺人亡命之後。化名單福,一直遊俠各地。去歲深秋與同伴渡過黃河。北上太行一帶,返程之時遭遇了虎牢關的戰事。只能向東走青州返回南陽。故此耽誤了與婁圭之約,比以前晚到了一個多月。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在這烽火亂世,無論習武還是從文,哪個不是夢想著博取一番功名,封侯拜相,庇蔭子孫。遊俠多年的徐庶自然也不例外。
看到劉辯的書信之後,徐庶喜出望外,又聽婁圭訴說弘農王求賢若渴。甚至承諾將來以郡守相授,徐庶更是恨不得插上翅膀前往江東投奔。
為了提升自己在弘農王心目中的形象,徐庶並沒有單騎前去投奔,而是想法設法的聯絡荊楚各地的遊俠摯友,約定共同前往江東投奔。一來二去,又耽誤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等徐庶集齊了一百多名遊俠兒之後,方才得知弘農王已經率軍到了虎牢關戰場。
一行人遂改變了南下東吳的路程,決定北上酸棗投奔。經過宛城的時候得知何太后剛剛出城。徐庶心中大喜,知道倘若能把太后與唐姬安然護送到江東軍大營,必然是大功一樁,這才策馬趕來。
「庶民徐庶。拜見太后!」
來到了鳳鑾前面,徐庶心潮澎湃,俯首跪地行參拜大禮。終於見到了當今的高層人物。這意味著自己從今以後將會走上從政的大道,徹底告別遊俠的身份。
看到兒子在書信里對此人甚是恭敬。又見徐庶長得一表人才,而且是帶著百餘名精壯前來護駕。何太后心中高興,把徐庶誇獎了一番,最後道:「你直管為皇兒效力,竭盡所能!我皇室定然不吝封賞,封侯拜將,不在話下!」
「謝太后提攜,庶民誓死報效弘農王殿下知遇之恩!這南陽一帶的路途,庶民最為熟悉,願為嚮導引路。」
得了何太后的勉勵,徐庶笑逐顏開,跪地謝恩表忠心。
有百餘名武藝高強的遊俠兒來協助護衛太后,長史楊弘自然是喜出望外。與徐庶寒暄認識之後,決定聽從徐庶的建議,走小道奔許昌,如此可以節省五十里左右的路程。一面派出使者快馬加鞭的向北趕路,通知魏延,約定在許昌北面的舞陽縣境內碰面。
小道雖然狹窄了一些,但土質鬆軟,走起路來十分平坦,反而讓行軍的速度有所增加。
一千餘人的隊伍,簇擁著兩駕馬車,行走了一天的時間,向北趕出了六十里路。進入了博望縣境內之後,天色逐漸黑了下來,楊弘傳令安營紮寨,明日清晨再繼續北上。
一夜無恙。
清晨用過早飯,楊弘下令繼續向北進軍,爭取儘早與前來迎接的江東軍會合,把何後與唐姬這兩塊燙手的山芋交出去。萬一在路途上出了差錯,自己可擔待不起。